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190

往期查看

“粉絲經濟”的吸金魔力

  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前後收穫票房6億,可謂是氣瘋了很多業內人士。甚至有人驚呼,不怕粉絲腦殘,就怕粉絲有錢,郭敬明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把錢賺了。客觀地看,“粉絲經濟”並非當代獨有,卻在當下被發揮到了驚人的境地。[詳細]

最新報道

《私人訂制》兩日狂收1.5億 馮小剛大呼“太開心了”

  對此,馮小剛大呼“太開心”,“由此真的要感謝吐槽的哥們,罵和讚都迅速使《私人訂制》成為具有話題性的影片,而歷史上看凡火爆的賀歲片必須具有話題性。”面對各類負面的評論,馮小剛自認:“客觀説《私人訂制》沒有大家期待的那麼好,但也絕沒有網上罵的那麼差。”他認為,罵聲在客觀上大大降低了觀眾的期待,但也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詳細]

記者觀察

明星訂制

  無論娛樂明星、體育明星還是互聯網大V、商界領袖,粉絲便是硬道理,有了粉絲,便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對於很多導演來説,找投資做電影相當辛苦,而對於周傑倫、王力宏、郭敬明這些手握天下粉絲的明星而言,不僅找錢不難,賺錢也不難,無論大手筆投資,還是靠商業贊助,幾乎都是信手拈來,而且基本穩賺不賠。這的確是地球也逆轉不了的事實。

  明星們有了這種號令天下的威力和自信,似乎什麼都敢做了。現在,手機産業的門檻越來越低,玩概念成為賺錢的重要門道,在“粉絲經濟”的自信支撐下,各路明星們也紛紛跨行試水,想拿手機賺一把。羅永浩的“錘子”已經嚷嚷一年有餘,之後不久崔健弄出了“藍色骨頭”,韓庚有了“庚Phone”,汪峰給粉絲訂制的手機叫“怒放”,林志穎的叫“黑米”,明星手機一時狂風四起,攪亂周天。粉絲買賬嗎?

  當然,明星訂制手機,也並非一時心血來潮的衝動之舉。從市場現實來看,目前手機製造幾乎沒什麼門檻,而手機個性化市場需求卻很大。據調查,中國依然有7億傳統手機被改為“智慧”的空間,而百度Q3移動報告則顯示,手機使用不再僅限于基本的傳統功能,近45%的手機購買是更換新機,以滿足個性化體驗需求。可以説,市場細分為明星訂制提供了空間。

故事消費

  身處粉絲社會,人人都可能是粉絲,即使你不是韓庚的粉絲,那也可能是潘石屹的粉絲。活學活用“粉絲經濟學”的,不光是娛樂明星。今年以來,有很多水果因為跟商業明星扯上關係而“身價倍增”,原本普普通通的橙子、獼猴桃以及蘋果突然變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在“褚橙柳桃潘蘋果”中,褚時健的“勵志橙”因為其本人的故事而顯得最為傳奇。目前5公斤的褚橙售價高達128元,3公斤的柳桃則賣到了168元,3公斤的潘蘋果的價格也高達88元,這些價格均是同類水果的數倍。而這些水果的推銷模式,可以説是充分地利用了粉絲經濟的聚集效應,其中必不可少的媒介是名人、故事、互聯網。對於“勵志橙”褚橙而言,僅有褚時健似乎還嫌不夠,今年也搭上了明星訂制,截至目前,先後拿著褚橙講故事的明星有韓寒、《後宮甄嬛傳》的作者流瀲紫等人。當然,前提是水果的確質量好。

  挖掘粉絲經濟的手段和路徑無處不在。在淘寶網的星店裏,目前有216位大明星入駐,其中不乏劉德華、劉嘉玲、黃曉明、蔡康永等圈內大佬。從目前來看,明星“觸網”熱情不減。僅11月份,就有林志穎、周筆暢、唐禹哲等多人入駐。明星店模式包括自有品牌、明星線産品、周邊衍生品以及名人閒置品。這些大明星們在淘寶網生意做得如何呢?就目前調查而言,粉絲效應還是非常明顯的,其消費能力不容小視。

粉絲常有而瘋狂不常有

  世界上的粉絲分為兩種,一種粉絲因人而物,另一種粉絲因物而人,明星訂制手機、賣水果屬於前者,而喬布斯這種便是屬於後者了。同樣是手機,對於果粉來説,他們對喬布斯的崇拜,完全是因為蘋果産品而建立起來的。同樣,小米手機目前創造的奇跡,也能夠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在産品世界裏真正玩轉“粉絲經濟學”。

  明星定制手機何以能夠真正持久地贏得用戶群體?儘管追求個性化體驗,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潮流,但對於絕大多數用戶而言,真正願意去追捧的還是技術創新帶來的各種全新體驗。對於一款産品而言,在“粉絲效應”之外,更多地還需要有售後以及品牌的可持續的保障。

  明星在利用粉絲效應的時候,對自身行為應該持負責的態度,粉絲經濟這種行為只有不斷創新,對自身行為包括對自己推薦産品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又要加以創新,才能夠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量,才能促使商業行為做的更好。對依賴明星的生産廠家而言,事實上,在借明星之力的同時,真正做好産品體驗、渠道、一體化整合和售後服務,然後借助明星的“粉絲效應”之力打出品牌,使産品發展可持續,才算是真正有效地利用了粉絲經濟學。

  粉絲常有,而瘋狂不常有。在影視娛樂圈而言,粉絲偶爾瘋狂一把並不奇怪,但如果持久地依賴粉絲消費並因此心存僥倖,忽略産品本身的質量,想著化爛片或質次的産品為神奇,恐怕也會栽跟頭。換句話説,如果不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依賴粉絲效應這種“低投入、高産出的”暴利模式,也是難以為繼的。

粉絲難追明星腳步 拒絕買單要敢説不

  對於追星族而言,用零花錢購買明星唱片、寫真或者海報,也許是都曾有過的經歷。然而,粉絲的追隨似乎永遠趕不上明星的腳步。明星們最近開始玩起了 “定制手機”,欲再一次讓“粉絲”買單。

  明星們為何在唱歌、拍戲之外熱衷於搞定制手機?歸根結底:無利不起早。手機一旦沾上“明星”和“定制”,走的便是“愛你愛到貴死你”的路線。韓庚的“庚Phone”售價2780元,但相同功能和款式的手機,市場價不過1499元。有人算過一筆賬:一個3000萬“粉絲”的藝人,如果有1%購買手機,即使一台手機只賣2000元,就有6億元的銷售額。此外,明星定制手機最大的利潤還在於後續增值服務:比如唱片APP、簽名照、真人視頻秀祝福等等。

  不過,這樣的手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崔健的一位“粉絲”曾抱怨,自己買了定制手機,結果剛用一個月就頻繁死機,打客服電話無法接通。另一位購買了“庚Phone”的粉絲,也感嘆定制機價格比市場價高得離譜。

  其實,對於一款手機而言,明星元素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事。要贏得消費者,除了“粉絲效應”外,關鍵還是在於其功能、價格和質量,以及良好的售後服務。如果只為從粉絲那裏賺錢,而不提供等價服務,明星定制手機終將曇花一現。而這樣為利而定制的明星,其公眾形象也必將大打折扣。

  這樣的明星不追也罷!我認為粉絲們對此要大聲説:不![詳細]

媒眼

明星定制機瞄準粉絲經濟非長久之計

  在手機市場發展成熟、細分需求逐漸旺盛的趨勢下,以明星定制手機為代表的個性定制手機,不失為手機市場的一種新的內容定制嘗試。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以技術為核心的手機産業,明星元素可以錦上添花,但最終手機還是會回歸本質,粉絲經濟並非長久之計。原來,是粉絲自身創造了明星效應,而不是明星本人。可惜眾多粉絲們身處其中而不自知。

——通信信息報

“粉絲經濟”為明星博商機

  粉絲時代由來已久,無論是歇斯底裏般著魔,還是真摯情感促成,“粉絲經濟”的購買力都是驚人的。“粉絲經濟”早已不滿足只從唱片銷量、演唱會門票、影片票房中獲取利益。明星藝人也從“廣告代言”中華麗轉身成為自己的“代言人”。這年頭,明星開店也已不是新鮮事。明星經商的模式也不局限于潮牌服飾、餐飲行業,以“韓庚”命名的定制手機,年費168元的陳坤微信公眾平臺……明星從粉絲身上吸金的方式也與時俱進著。

——青島網絡電視臺

明星效應其實是粉絲創造的

  粉絲多半由青少年組成。青少年還難以獨立地看待世界,難以理性地看待社會,容易受到各種流行風尚的左右。而明星則是流行風尚的重要推波助瀾者。從經濟學的角度講,粉絲的理性局限性大一點,感性的程度多點,容易盲從。但粉絲又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是真正形成流行風尚的載體。明星只不過是流行的導火索而已,流行是風尚通過眾多粉絲的追隨而實現的。

——上海證券報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