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167

往期查看

文化産業資本雲涌

專家稱,三中全會將文化板塊單列為十五項改革之一,可以預見未來國家對於相關板塊和行業的投入將會持續加強,行業的長期向好趨勢可以確立。

  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本月18日發佈消息,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快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中央財政下撥2013年度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48億元,比2012年增加41.18%。[詳細]

最新報道

中央財政下撥48億元 支持文化産業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快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財政部日前表示,中央財政下撥2013年度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48億元,比2012年增加41.18%。截至目前,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已累計安排142億元,有力地支持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産業發展,對推動全國文化領域結構調整、合理配置文化資源、優化産業發展整體佈局發揮了重要作用。[詳細]

記者觀察

文化産業已初具規模

  此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文化強國”概念,並指出將完善文化市場體系,提高文化開放度。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攻方向,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把加速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作為首要任務,發展文化産業成為國家的戰略選擇之一。

  正如歐美發達國家在完成了工業化之後向服務業、高附加值的製造業轉變一樣,在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的中國沿海地區和各大城市,文化産業也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依賴。

  經過多年發展,文化産業已初具規模。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9月,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民間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為2018億元,同比增長39.4%,高於全社會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增速16個百分點;1月至9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164.25億元,同比增長34.86%;上半年移動遊戲市場規模突破50億元,較去年下半年增長135.3%。

  “居民潛在文化需求未得到有效滿足,文化消費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江林説。文化消費潛在規模約為4.7萬億元,佔居民消費總支出的30%。而當前實際文化消費規模約為1.0388萬億元,僅佔居民消費總支出的6.6%,存在約3.66萬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

並購重組掀熱潮

  自去年底IPO暫停,不少文化企業迫於財務審查的壓力紛紛選擇撤單。雖然折戟于IPO,文化企業卻受到VC、PE投資的追捧,並在文化産業領域掀起並購重組熱潮。

  據了解,今年文化傳媒行業並購交易異常火爆,今年5月,華策影視以16.5億元收購上海克頓,目前已達到年産電視劇600多集的産能,累計擁有5000多集的自製劇版權片庫。華誼兄弟影視公司今年先後宣佈以6.7億元收購銀漢科技和2.52億元收購浙江常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70%的股權。除此以外,百度收購PPS,樂視網收購花兒影視,都成為今年行業內大手筆的並購實例。

  除了影視外,手遊並購亦很活躍。8月27日,天舟文化宣佈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方式累計金額約12.54億元收購北京神奇時代網絡全部股權。8月22日,神州泰嶽宣佈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移動遊戲開發運營商天津殼木全部股權。

  據投中集團統計,在這兩個産業中,今年公開已知的並購超過了20單。通過並購,實現低成長性行業的整合、高成長性行業的佈局,成為文化企業的重要選擇。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並購能夠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的高額回報,中國文化傳媒業具有規模增速高、行業集中度低的特點,並購的價值創造在這類行業很明顯。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來來文化企業兩極分化會更突出,因為政府鼓勵市場競爭、並購整合、強強聯合,資源將向更有競爭力的公司傾斜。此外,新媒體的公司勢頭很猛,娛樂、傳媒、購物、金融等業務綜合化經營的互聯網公司將成為傳媒行業巨頭。

未來發展路徑

  業內專家表示,三中全會將文化板塊單列為十五項改革之一,可以預見未來國家對於相關板塊和行業的投入將會持續加強,行業的長期向好趨勢可以確立。

  本次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文化體制改革有望提速。加快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推動文化企業兼併重組、放寬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産業等方面的政策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大,新聞出版和影視、廣電行業的融合有望逐步推進。

  文化産業速度發展之快加上資本市場的催化,資本市場上從規模上已出現文化産業巨頭,超過10個企業市值超過200億元,這些企業在規模上已有産業化、平臺化、渠道化的能力,且受IPO放開刺激,以及投融體系的管制放鬆,主動發展訴求增強。

  業內分析認為,明年是奠定大文化産業的一年,隨著龍頭公司在內容、渠道方面格局的奠定和傳統衍生業務升級訴求加強,今年多元內容佈局的發展格局將向明年的産業鏈上下游的發展趨勢演變。

中國文化産業指數&GDP貢獻率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文化産業綜合指數排名[詳細]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文化産業生産力指數排名[詳情]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文化産業驅動力指數排名[詳情]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文化産業影響力指數排名[詳情]

  • 文化産業GDP貢獻率

  我國文化産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作的貢獻遠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美國的文化産業佔整個GDP的25%,英國達到11%,而中國只佔到2.6%。[來源:時事報告]

觀察

應全面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部署、總動員,標誌著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步入新階段。全面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需要增強問題意識、進取意識、責任意識,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效,開創國有文化企業發展新境界。

—財政部中央文資辦主任 王家新

政府職能應從辦文化轉向管文化

  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是三中全會關於文化體制機制創新表述的新亮點。把三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文化領域要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在文化資源配置中,市場要起決定性作用,而政府職能應從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

—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司長 劉玉珠

文化産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水平發展

  以前的文化企業地方色彩濃,不利於文化資源的高效流動和整合。要通過市場的力量,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提高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 熊澄宇

為何要強調“國家文化安全”

  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背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提供價值系統和內容系統是文化産業的核心。雖然文化産業也創造巨大的貨幣價值,是現代經濟發展與經濟競爭的重要領域。但是,通過文化産業的全球性擴張,在獲得巨大的貨幣財富的同時,推行和輸出價值觀體系卻始終是世界文化産業大國的國家文化戰略。對文化産業市場準入的限制和對市場準入制度的挑戰,都不只是經濟行為,更重要的是文化政治行為,是以市場經濟的名義實施文化外交與文化擴張的國家行為。

—國家文化産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 胡惠林

文化消費將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社會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相當一部分居民的消費重心開始向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轉移,為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文化産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我國城市化的大背景,城市化為我國文化創意産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消費人群,奠定了擴張發展的堅實基礎。同時,消費人群的購買力也是一個重要指標。我國消費升級的潛力非常巨大,通過拉動消費、尤其是文化消費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應該成為我國今後一個較長時期經濟政策的必然選擇。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范周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