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142

往期查看

聚焦糧食增産不增收“怪圈”

一邊是,糧食“十連增”的喜訊;一邊是以糧食産需矛盾的説法呼籲放開轉基因糧食生産的急切,我國糧食生産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在10月24日的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示,今年全年糧食豐收已基本定局,糧食生産將實現“十連增”,農民收入增長也有希望實現“十連快”。從總體來看,我國糧食尤其是主糧的連續增産,保證了市場的平穩供應,但農民增收卻比較困難。我國的糧食生産安全,面臨著怎樣的局面? [詳細]

最新報道最新報道

《瞭望東方週刊》再問糧食安全

《瞭望東方週刊》再問糧食安全

    18億畝耕地紅線可否突破,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糧食的科技生産水平和單産水平;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産田改造程度和耕地的綜合生産能力;三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在世界的政治、經濟地位,如果三者發生改變,才可以考慮突破。[詳細]

記者觀察記者觀察

從“賣糧難”到“種糧難”

    最大的挑戰便是,糧食生産更是面臨成本不斷地上漲的壓力。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糧食生産成本與2003年相比已平均上浮83%,2010年,全國小麥、稻穀、玉米的生産成本分別達到766.63元/每畝、618.63元/每畝、632.59元/每畝。在糧食生産成本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規模化農業生産的成本投入不足,成為新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在種糧大戶不斷涌現、農業規模化生産逐步實現的同時,與此相配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卻並沒有實現,種糧大戶必須通過自身的投入來解決諸如土壤改造、地塊整治、經營前景評估、農機服務、病蟲害防治、市場信息、産品營銷等問題,這就極大地增加了其生産成本。

    以傳統農業區重慶彭水縣為例,該縣耕地面積超過70萬畝,2012年種糧大戶增長到118戶,但該縣目前只有1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具只有15台。在河南信陽市息縣,種糧大戶的困境十分相似,不但相應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缺乏,適合規模化生産的合格勞動力也極為短缺。

政策調整初步啟動

    長期以來,主糧在市場上價格偏低,這種狀況目前並未改觀。《21世紀經濟報道》10月25日報道稱,黑龍江今年每公頃水稻産量為7噸半到8噸左右,合計每畝在1000斤左右。與2012年相當,目前市場收購水稻價格僅為每斤1.26元或1.27元左右,與去年國家臨時收儲每斤1.25元的價格差不多,大大低於今年每斤1.35元的國家臨時收儲價格。

    由於主糧利潤空間很小,有不少地方為了經濟利益,提出發展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對“非糧”規模化種植扶持力度很大,客觀上對主糧生産進一步造成擠壓。在一些地方,政府對土地流轉支持政策趨於“一樣化”,甚至部分經濟作物補貼還要高於糧食。

    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對糧食種植的補貼也確實在不斷加大。2012年,中央財政對種糧農民的四項補貼為1406億元。但現有的政策將資金主要補到了承包戶農戶頭上,流轉土地規模種糧的大戶並沒有享受到這些補貼。

    今年以來,相關政策調整越來越明晰,正朝向促進糧食規模化生産、轉變生産方式的方向轉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新增農業補貼要向主産區和優勢産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産經營主體傾斜。

    國家財政部10月21日稱,將為5個糧食主産省提供6億元人民幣資金。這筆資金將下撥給黑龍江、遼寧、山東、安徽、江西5個糧食主産省,用於繼續開展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在具體操作上,按照財政部安排,補貼將在原則上通過項目支持的形式實施,主要採取“貼息”和“以獎代補”兩種方式,幫助種糧大戶改善生産條件。其中,種糧大戶的生産成本補償、生産能力建設,以及金融機構為種糧大戶提供金融服務這三個方面將獲得重點支持。

進口優勢威脅“自給”?

    在扶持國內農業發展的同時,為了保護糧食生産安全,我國政府早前制定了糧食自給率須保持在95%以上的政策“紅線”。

    中國海關總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至11月,中國糧食進口已達到6589萬噸,而2012年中國糧食的總産量為58957萬噸,若以前11月的糧食進口計算,我國糧食進口實際已佔全年糧食總産的11%,超過“紅線”6個點。

    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和國內米價穩步上漲,2012年我國大米價格開始高於越南、巴基斯坦等國,進口米價格優勢凸現。

    因此,要真正減少農作物進口總量,保證糧食生産安全,還得提高國內農業生産的效率,提高其市場競爭力,規模化種植是必經之路。專家分析認為,未來我國應該實行“口糧安全戰略”,讓農民真正有動力去生産口糧,唯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

結語

    無糧不穩,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僅要靠農民之間的合作互助組織,更要靠政府部門拿出更多的智慧,降低種糧成本,一方面平衡穩定糧價一方面保護農民利益。繼續加大投入,堅持並強化這些年行之有效的強農惠農政策。同時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要更加重視農業現代化。讓農民種糧有錢賺才是穩定農業的根本。

【背景】我國糧食現狀

    中國目前有14億左右的人口,以18億畝耕地為底線的話,人均耕地是1.2畝多。中國目前的糧食平均畝産是320公斤左右,按此計算,1.2畝人均耕地的糧食平均産量就是380公斤左右。有研究表明,人均糧食370公斤是一個明顯的界限,達到這個水平,就能夠基本滿足目前的食品消費需要。可見18億畝應當是中國現階段耕地保有量的下限。少於此,則糧食安全要出問題。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很多地區出現了耕地資源規模大幅減少、耕地資源浪費及質量嚴重退化等現象。1996 年,我國耕地總量為 19.51 億畝,2008年降至 18.26 億畝,下降 1.25 億畝。

    1995年,全國農村有11.6%的勞動力外出在不同領域就業,為平均每村94個勞動力。而2006年,全國平均每個村外出勞動力為277.7個勞動力,外出勞動力佔總勞動力比例接近三分之一。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鎮和工業部門轉移,勞動力已逐步成為制約糧食生産的關鍵因素,解決明天‘誰來種地’‘誰來種糧’已是當務之急

觀點

    我國有18億畝耕地,即使在去年糧食“九連增”的基礎上,仍舊進口了5800多萬噸大豆,加上大米、小麥、大麥、油菜等,大概是8000萬噸,折成耕地則需要8億畝左右。因此,如果不大力發展轉基因技術、保證糧食自給,可能將不得不影響油料、棉花等一大批作物的生産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吳孔明

    我國的土地和水都是有限的,這決定了我們不可能不停地增産。而環境變化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些地方會遭遇洪水,而另一些區域卻面臨乾旱;並且,農作物還要與新的病蟲害作鬥爭。在這樣的供需矛盾之下,進行作物育種、發展具有改良特性的轉基因作物已經是一個必須。同時,品種的多樣化也是糧食安全的另一個方面,雖然我國有雜交水稻,但不能一個品種獨大。如果一旦出現問題,那將成為滅頂之災。

-中國農大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 羅雲波

 往期回顧

留言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