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博鰲特別觀察

往期查看

金融業:改革正當時

壓力臨界,金融改革漸入深水區。

    危機四年,綿延不斷的企業融資問題實際上折射出中國金融市場資源的低配現狀。“一邊是火焰”,銀行體系的“暴利”備受社會各方詬病,一邊是“海水”,中小企業“錢流”吃緊,生存困難,中國實體經濟面臨下滑風險。而壓力臨界之時,矛盾也變愈加清晰浮現。該怎樣盤活一條通道,讓“水火”並非此起彼消,而是互為裨益,也就成為當下亟需解碼的首要任務。

圖片

最新要聞: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獲批最新要聞: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獲批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要求制定民間融資管理辦法,發展新型金融組織,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專題報道]

格局與趨勢格局與趨勢

格局——中國式“錢荒”

金融“懸空”發展過度創新 無益於實體經濟

    金融業發展過度,一些方面由於創新過度出現了偏離實體經濟,自彈自唱的情況,一些方面創新不足,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服務功能不完善的問題,導致最後金融業沒有辦法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

    我們現在經常看到中小企業融資難,企業要貸款,但實際上很多經濟效益比較小的正常企業要貸款,金融業沒有針對於它們的服務能力,不能把錢提供給這些企業,這個恐怕就是我們存在一些創新不足,服務功能不完善的問題,那麼也導致最後金融業沒有辦法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所以説我們講金融業要保證金融業很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就要防止它出現我就講這種“劍走偏鋒,自彈自唱”的情況。[摘自《財經名人訪》:郭田勇談民間金融改革發展]

利益集團是證券市場改革最大阻力

    現在不利於證券市場改革的因素是來自利益集團融資的惡習,就是融資圈錢的習慣已經養成了,一下想改變很難,他們就變成的改革的阻力,中央做得很好,做了很多工作,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往下落到實處的時候就會遇到阻力,包括證券市場造假的産業鏈,參與的仲介機構也是成為改革的阻力了。

    證監會目前的壓力很大,因為來自利益集團,它們的能量都是很大的,我們説看證監會有沒有這個決心,中央的決心是很大的,總理在最高級別的金融工作會議上一再強調,最後執行的過程中,當然我們説中國的政策往下執行的時候,因為這種習慣,圈錢的惡習已經養成了,要想改恐怕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過來,這也是未來制約證券市場向更大的、好的方向發展一個重要的阻力,這個工作來説我們還需要等待時機。[摘自《財經名人訪》:宏浩談證券市場改革]

趨勢:創新與重構

鼓勵小型金融機構向民間資本開放

    我們也一定要相信,村鎮小銀行是組成中國金融最基本的細胞,它在一個縣裏邊經營,由於比較小,風險相對可控。而且,我們也要看到絕大部分的民營企業家做銀行,會把它當做一個事業來做,這一點也非常值得我們去相信。因此,我講可以把村鎮銀行作為一個突破口,讓一些民營企業家直接發起成立這種小微型的銀行,另外,據我了解,全國現已有三四千家的小額貸款公司,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以後,可以遴選出一些發展的比較好的,形成村鎮銀行。這裡所謂的“好”須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確實經營的水平比較高,經營比較規範;第二,確實在貸款業務中以小微企業為主。

    金融業是個風險比較大的行業,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從小型的金融機構開始,真正放開它,讓民間資本到裏邊來主導性的來做。[摘自《財經名人訪》:郭田勇談民間金融改革發展]

破除壟斷 讓市場更自由渠道陽光化

    民間資本應該給它一個正常的渠道進入機構,進入金融業,我們國家的金融業整體來講開放度不夠,金融自由化程度比較小的。我們國有銀行或者是股份制銀行客的客戶主要是大的企業,國有企業,而我們99%的中小企業的資金絕大多數都是由民間機構提供的,與其讓私下的,包括像溫州地下的這種渠道出現,不如把這個渠道陽光化。

    另外,讓利率市場化,把資金價格跟風險相匹配,民間的金融機構風險高一點,它的利率就是要高一些的,應該有一個跟大銀行不一樣的定價機制。總的來講,我們認為開辦民間的銀行,允許設立民間的金融機構,設立的共同基金,或者置業基金,産業基金,並把它們納入金融監管的範疇,是規範和引導龐大的民間資金進入到金融業,比較可行的一條正道。[摘自《財經名人訪》:涂永紅,袁秀明談加快資本市場建設]

觀察:溫州試驗 讓民間金融行走“陽光下”

微博熱議#金融改革#微博熱議#金融改革#

史説:中國金融改革歷程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改革啟動並不斷深入,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主體,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其他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調控與監管體系。    

    1.中央銀行體制的確立與發展

     在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只有一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因為在“文革”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分別併入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併入了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具有雙重職能,既是政府管理金融業的政府機關,又是辦理各種金融業務的經濟組織。這種“大一統”的金融體制,到了改革發展的年代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了,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從1979年開始,工行、農行、中行等三家銀行陸續從中國人民銀行分離出來;此前,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2年4月,為了解決當時基本建設戰線的混亂局面,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得以先行恢復。到1983年工商銀行最後一個分離出來後,中國人民銀行自己也完全獨立,專門行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職能。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在機構設置上進行了由省分行到大區行的改革,在全國設立了九大分行(瀋陽、天津、濟南、西安、南京、上海、成都、武漢、廣州)和北京、重慶兩大總行營業部。在機構建設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金融調控模式也進行了不斷的改革,由直接調控走向間接調控,調控手段由對貸款的額度控制轉到綜合運用三大政策工具和其他工具。這些都標誌著我國現代中央銀行體制的確立和發展。

     2.商業銀行和各種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恢復、建立與改革

     1979年以後,在四大國有專業銀行恢復重建的基礎上,又逐漸恢復建立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1987年以後,我國又相繼成立了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股份制的商業銀行;同時成立了財務公司、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結構;另外還積極開拓國際金融市場,引進外資金融機構;1994年,我國又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銀行,初步實現了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分離;四大國有專業銀行也完成了向國有商業銀行的轉化,並於2003年起相繼進行股份制改造,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在2005——2007年間相繼成功上市,2008年國家開發銀行也實施了商業化的改革。

     3.金融監管機構的單設與專業化金融監管體制的確立

     1992年建立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1998年建立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銀行一分為二,分離出專司金融監管職能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從而使中國人民銀行從日常金融監管中解脫出來,專門獨立從事貨幣政策的研究制定與實施工作。這樣的金融監管機構的單設,使我國的金融監管制度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中央銀行的統一監管,走上了專業化金融監管機構的分業監管,為金融監管的規範化和高效能創造了條件和環境,適應了當時歷史條件下經濟金融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4.金融市場的構建與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建立了以同業拆借、商業票據和證券回購為主要內容的貨幣市場;以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投資基金市場為主要內容的資本市場;由銀行間市場和結售匯市場構成的外匯市場;金融衍生産品市場正在醞釀之中。同時,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從最初允許設立國外金融機構辦事處到設立分支機構;機構類型從銀行到保險公司、租賃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2006年12月1 1日開始允許外資銀行辦理人民幣業務,金融業務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

版權聲明

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或報道,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周紅艷

聯絡我們

如果您有線索,請發送至以下

郵 箱:jingji@cntv.cn

官方微博:http://t.cntv.cn/jingji

中國網絡電視臺經濟臺官方微博

 往期回顧

留言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