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為期兩天的第12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今天在深圳圓滿閉幕。大會期間,國家外國專家局新認定的與我國開展人才交流合作的海外專家組織和境外培訓外機構5家,截至目前共認定402家。國家外專局在引進外國專家和派出培訓等國際人才智力交流領域,共簽約或達成合作意向1320余項。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省市在大會期間共簽署合作或意向協議1600多項。[詳細]
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以北京中關村為例,截至2012年底,中關村人才特區已經有604人入選“千人計劃”,佔北京地區入選總人數的78%,佔全國入選總人數的21%,初步形成“高端引領、帶動全局”的人才發展格局,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已初具規模。
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論説,“全世界的城市都在試圖複製矽谷。但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座城市成為了矽谷真正的競爭對手,這就是北京。”
中關村只是一個典型。在全國範圍內,高新工業園區均已成為吸納科技創新人才的中堅力量和科技創新的主體。“千人計劃”實施以來,上海浦東新區吸引集聚和重點支持一批能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産業、帶動高新學科的戰略人才,共有六批60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這些高端人才在“千人計劃”人才戰略的支持、激勵下,成為浦東新一輪開發建設中引領創新創造、推進轉型發展的主力軍。截至2013年6月,蘇州高新工業園區已經引進“千人計劃”專家29名,在這一人才效應的帶動下,集聚科技領軍人才309人次。領軍人才企業年納稅額超過2億元,連續兩年佔蘇州大市全部領軍人才企業納稅總額的45%以上。天津開發區目前也已引進78名海外國家級或市級“千人計劃”專家。
2010年6月,已經擁有20多項美國專利成果的美國惠氏公司高級總監朱天民接受浙江海正藥業的邀請回國,負責公司研發管理工作。朱天民很快組建了一個研發團隊。2012年,海正藥業首次申報了3個1類新藥,新藥HS-25快速進入美國和中國一期臨床試驗,今年將進入美、中二期臨床試驗。
西安華迅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文益回國前是美國一家GPS公司射頻部經理,為了填補國內空白,他回國創業。2006年11月1日,周文益率領團隊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性能GPS芯片組,芯片被鑒定為達到國際標準,終結了中國導航産業無芯時代。目前,華迅公司各類産品的産業化進程快速推進,在我國衛星導航芯片領域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2010年至2012年華迅微電子有限公司芯片産值超過一億元,預計2013年至2015年,可累計實現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
“千人計劃”人才引領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在逐步匯聚形成引領自主創新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以浦東為例,微電子産業集群已從承接生産代工的基地成為研發設計和先進裝備的基地。
在“千人計劃”的帶動下,各地各部門紛紛制訂實施各具特色的海外人才引進計劃或者項目,興起吸引海外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的新熱潮。
2012年8月,中組部、人社部等11個部門和單位聯合推出了與“千人計劃”相對應“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萬人計劃”)。該計劃的總體目標是,從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時間,有計劃、有重點地遴選支持1萬名左右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哲學社會科學和高等教育領域的傑出人才、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形成與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相互補充、相互銜接的國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開發體系。
在國家實施科技創新人才戰略的大背景下,各地也紛紛推出新政:北京、廣東、重慶將創新型企業寫入地方法規;江蘇推動大中型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機構;浙江對企業組織的創新戰略聯盟給予運行和研發專項資金支持;安徽實施創新型企業所得稅返還政策,山東青島設立10億元創新工程專項資金。在“萬人計劃”全面實施之際,如何更加充分調動海外高精尖人才回國的積極性,更好地開發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人才資源,值得人們關注。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於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凝聚共識,充分調動各地各部門的積極性,建立高效工作機制,在中央、國家有關部門、地方分層次組織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千人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從2008年開始用5-10年時間在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引進並有重點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截止2012年7月底,“千人計劃”已引進各領域高端人才2263名。]
當今有些高校,以非常手段聘請學者。這些學者,早年或許稍有名氣,但往往學業每況愈下,而又處處兼職、求田問舍,無論對研究對教育都是一個負累。反過來,年輕有為、尚未成名的學者往往不受重視,與這些引進的學者薪酬相差10倍以上,使人灰心。假使國內名校和科研機構把用於兼職院士和海外學者的薪酬用在年輕有為的中國學者身上,並鼓勵國內年輕學者和學生成長,在2020年前成為科技人才強國是大有希望的。
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的工程教育到底哪出錯了。為什麼他們的工程到現在為止還主要是製造,而缺少創造。我當時有一個想法,在中國創造工程的領域,應該從北京大學這樣具有綜合性大學開始,因為這樣的大學更具備創新所需的主要條件,什麼條件?技術性、綜合性、交叉性、國際性。所以回來可以改變中國的工程教育,能為國家的創新型社會做努力,能夠把“中國製造”改成“中國創造”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這是我的一個夢,這也是我為什麼回來的原因。
大學必須堅持學術自由的精神。在實驗中心,學術思想的討論從來都非常開放。為了一個學術問題,這個已經57歲的小老頭兒,經常和學生們爭得面紅耳赤。所留學生不能只做原方向,我要幫助他們去開闢新的方向。想做成大事,必須要有戰略考慮,有一支素質過硬的團隊。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推進“千人計劃”不是權宜之計,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長久之策,需要久久為功。做好“千人計劃”與激活“休眠人才”,兩者互為帶動互助發展定能有效推進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充分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智慧,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正能量。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千人計劃”成效顯著。要持之以恒推進“千人計劃”,堅持服務大局,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提高引才用才的針對性實效性。堅持以用為本,掃除影響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體制障礙,為人才搭建項目平臺,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堅持拴心留人,幫助人才了解國內情況、承擔重要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疏通成果轉化渠道、解決後顧之憂。堅持協同協作,充分調動各方面推動人才發展的積極性,統籌國家層面與地方部門、不同區域人才引進,統籌海外人才引進和國內人才隊伍建設。
當前,以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這將帶來人類生産方式的重大變革和世界産業體系的重新洗牌。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將科技創新作為決定未來全球分工角色的核心因素,展開了一場搶佔技術鏈和産業鏈制高點的爭奪戰。我們必須站在參與全球競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重視和推進科技創新,突出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努力把成都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研發和高新技術産業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