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媒體稱一份工信部編制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方案》中規劃:第一階段為摸底調查;第二階段培育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企業,前10家國內品牌集中度達到65%;到2018年底第三階段工作完成,形成3-5家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企業,最終配方奶粉企業整合到50家左右。[詳細]
近日,三部委聯合提出了奶源振興計劃,衛計委提出,奶粉相關標準必須跟國際接軌;農業部提出,每年投入3億讓奶牛在源頭吃好草、産好奶;工信部提出,要推動奶粉企業的兼併重組等。然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真的能讓國內奶粉市場重獲生機嗎?如何保證這些制度落到實處?[詳細]
今年以來,乳粉行業的政策調整密度可謂空前的高,專家表示,整合兼併的目的在於謀求安全的奶源。但對於業界最關心的牧場營建問題,直到現在,也沒能形成共識。
乳粉質量的關鍵是奶源的好壞已是業內共識,因此對於入選兼併重組的企業,工信部限定了兼併重組主體的資格:採用濕法工藝生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企業,所用原料85%為穩定可控奶源基地所産生鮮乳。
對於這一規定,國內多家使用進口奶源的配方奶粉生産企業被排除在外,對此聖元國際集團董事長張亮就持有疑問,在中國生産嬰兒奶粉應該用進口奶粉使用幹法工藝生産,中國一年70萬噸配方奶粉,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原料奶粉直接生産,不過20多萬噸,“乳粉企業的專業是乳品加工,養牛之於乳粉企業是副業。資源、經濟、信心,進口大勢所趨,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
專業分工的好處是專業牧場養牛非常嚴謹——在大量的前期投入下,牛或牛奶出現任何問題都會虧本,牧場不敢讓牛場出一點問題。“現在甚至有的國家乳業專業化到牧草都有專業的企業在做,並且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監管。這樣下來檢測上即使稍有疏忽,也絕不會出現大的安全問題。把重點放在檢測産品的同時而忽視前端工作,檢測再嚴也可能出問題。”乳業分析師宋亮如是分析。
不管是專業分工還是企業自建的奶源,關鍵的還是對牧場的管理。“應對質量安全保障新要求”是本次工信部設計方案的初衷之一。復旦大學企業管理系主任蘇勇教授指出,我國食品安全的監管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是“少數人管大多數”,因此監管成本居高不下,而國外很多乳業發達的國家卻不是這樣。
蘇勇教授介紹,以家庭農場為基礎,以合作社為主導的産業鏈一體化組織模式,是世界乳製品行業較為主流的模式。在荷蘭,奶農以自發自願的形式組織合作社,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選舉合作社領導層。合作社投資、擁有乳品公司,一體化控制乳製品的加工、銷售環節。乳品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也由奶農代表組成的薪酬委員會任免。在這個經濟組織中,奶農既是基層生産勞動的參與者,又是整個産業的所有者。
“如果奶農因為産品不合格,就會被清出合作社。”蘇勇教授表示,此模式下産品不合格率極低,通常保持在千分之一以下,“多數人管少數人的模式,有效降低了質量風險和監管成本。”
在這場影響全局的重組方案中,鉅額扶持資金的流向也引起了所有企業的關注。
據報道,工信部在方案中推出稅收優惠、財政扶持、金融綜合授信、發行股票和債券和被兼併企業土地開發收益5項政策措施和保障。此前消息稱,國家有關方面將會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和貸款等方面給予300億元的資金支持。由於方案尚在報批待定中,很多細節並未明確。王丁棉表示,首批300億的資金是投入到奶源建設上,還是乳粉加工上,這需要各方仔細商榷。
蘇勇教授指出,我國在奶源建設上與國外合作社形式相比,牛奶生産方式處於兩個極端。“要麼是三五頭奶牛的散戶奶農,要麼是大型乳製品集團鉅資興建的超大規模工廠化奶牛養殖場。過小和過大的規模,都會造成規模不經濟,導致我國乳品行業喪失競爭優勢。”
近期,除了工信部編制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方案》再上報國務院外,從10月26日開始,11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率先在北京的藥店開售,這是自今年6月20日國家九部委聯合發佈 《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後,“試行藥店專櫃銷售”政策的首次亮相,同時,這也被視為新組建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保障奶粉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
無論是乳粉業兼併重組還是奶粉進入藥店銷售,都是為了提升奶粉的質量安全。而奶粉的質量保證涉及奶源質量、生産控制、銷售渠道等三個環節,相比于銷售環節,從奶源和生産環節提高奶粉質量才是更重要、更需要關注的。正因如此,我國奶粉安全的監管重心,還是應該放在源頭,不能讓任何劣質奶粉以合法身份流入市場,這才是最重要的。
2013年三季度,中經乳製品産業①景氣指數為97.8(2005年增長水平=100),較上季度上升0.1點。
在構成中經乳製品産業景氣指數的5個指標(僅剔除季節因素,保留隨機因素②)中,乳製品行業利潤總額和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速較上季度有所加快;從業人數同比增速較上季度持平;主營業務收入和稅金總額同比增速則有所放緩。
經初步季節調整,三季度乳製品行業實現利潤總額42.0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較上季度加快8.8個百分點。經測算,三季度乳製品行業銷售利潤率為5.6%,雖比上季度有所降低,但高於上年同期5.4%的水平,亦高於本季度全部工業5.5%的平均水平。
經初步季節調整,三季度乳製品行業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同比增長14.9%,增速較上季度加快6.0個百分點,結束了前期連續5個季度增速放緩的走勢。本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加快,表明企業家信心逐漸增強,對行業未來發展預期轉好,投資有望趨於平穩上行。
乳粉企業同樣也面臨奶源問題。業內人士稱,嬰幼兒乳粉與其他乳粉加工過程並無異處,只是配方不同,對原料粉的質量要求高一些,因此提高乳粉質量的關鍵是奶源。而工信部的兼併重組方案主要針對加工環節的企業,並沒有涉及乳粉産業鏈的源頭。因此,單方面對加工企業進行兼併重組,並不能確保乳粉質量萬無一失。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國産奶粉企業有一百多家,進口品牌則多達四五百個,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歐美等國,奶粉品牌大多僅三四個,即使幅員遼闊的美國,在市面上能見到的奶粉品牌也不超過10個。“在奶粉新政下,將會淘汰兩類企業,一類是規模較小的,特別是民資企業;另一類是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企業,如進口奶粉中貼牌、代工或是分裝的‘假洋奶粉’。”
食品的質量安全不是監管出來的,而是生産出來的。但是,監管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別是對於奶業來説,三聚氰胺之後如何恢復産業信心,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從數量向質量型發展擴張,國家各級各類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都紛紛出臺措施,強化監管,建立提前預警機制,防範重大問題發生。
乳品兼併重組是一個大的趨勢,畢竟大的企業生産出的品産質量相對高,方案已經上報待批則説明乳業江湖不再平靜。政策著力點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集團,提高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這將發揮行業大型骨幹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促進生産要素向優勢企業和重點領域集中,提高行業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