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160

往期查看

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熱潮

  2010年9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聯合製定下發了《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鎖定7個領域的産業內容。2012年5月,國務院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近日,國家財政部下撥2013年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補助資金10億元,以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詳細]

最新報道

財政部已累計下撥20億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國家海洋局11月15日援引中國海洋報報道稱,財政部近日向山東、浙江、福建、廣東4省(含計劃單列市青島、寧波、廈門、深圳),下撥2013年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補助資金10億元,重點支持海洋生物高效健康養殖、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海洋裝備等成果轉化和産業化以及海洋産業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截至目前,財政部已累計下撥20億元補助資金,以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詳細]

記者觀察

警惕“政績工程”導致熱病

  2010年啟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計劃,被認為是繼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之後又一個大型産業投資計劃。不同的是,此次投資計劃指向的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根據這一計劃部署,201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要達到8%左右;到2020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5%。

  作為“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舉措,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方案一齣臺,就受到地方熱捧,很快成為各地産業投入的重點方向。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上海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要實現翻一番,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明顯提高。到2015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産業要實現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

  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北京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將達到25%左右,到2020年將提升至30%左右。

  浙江表示,到2015年,該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要達到5000億元左右,佔生産總值的12%左右,到2020年成為該省經濟的重要支柱。

  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全國各地“十二五”期間的投資重點,引發新一輪投資熱潮。然而,就全國範圍來看,在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過快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問題。一些地區實際上並沒有發展戰略性高新産業的核心技術資源和能力,卻迅速鋪開了新興産業發展的攤子。

  作為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産方式的重大戰略,帶有新興産業名義的發展項目往往容易得到政策鼓勵,因此在項目立項、審批及土地供應等方面一路綠燈。戰略性新興産業“外延”因此被不斷放大,一些地方便將其中意的傳統産業改頭換面後納入地方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範疇。如鋼鐵、有色、煤炭、石化等絕對的“雙高”産業,在很多地方通過所謂“二次創新、淘汰不環保小産能、優化生産力佈局、發展特種金屬新材料需求、清潔能源”等名義繼續大勢擴張,在相比産能增速的情況下,這些行業事實上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創新。

   中國工程院戰略性新興産業規劃戰略研究課題組負責人鄔賀銓認為,作為一種長期戰略,各地在投資和發展新興産業時,要考慮其長遠合理性,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能搶風頭。地方政府要真正按照科學發展觀去發展,不能當成政績工程去做。

打破利益分割

  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高技術新興産業的發展可以説剛剛起步,需要在實踐中完善的內容很多。目前在我國新興産業發展中,資金、技術、政策、主體、産業化等問題都需要儘快解決。而在上述問題中,當務之急是相對應的政策完善。

  專家分析認為,政策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打破傳統的部門和地區之間的利益割據。在我國以往的産業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多種利益割據的問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必須打破利益格局的局面,必須保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執行上的一致性。如果部門利益或地區之間的利益不服從全局利益,將不可避免造成戰略性新興産業規劃的混亂與無序。

  在傳統的政績考核方式下,很多地方政府只顧政績考核,在這一動機下的投資衝動,往往造成很多産業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專家認為,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就要改變傳統的政績評價方式和觀念,實現各地錯位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實施過程中,政府應該制訂準入標準,嚴格遴選鼓勵性政策的下發,給予地方和産業領域以明確的信號,避免地方政府各自為陣。

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需增強創新體系建設

  由於戰略性新興産業屬於知識密集型産業,與科技創新的關係極為密切,這要求對我國原有的科研體制與“産學研”轉化機制做出深刻改變。從目前來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産業轉化的脫節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有效的解決。分屬於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科研機構之間利益格局錯綜複雜,壁壘林立。

  專家指出,要真正順利地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就必須真正形成以需求為導向、市場做牽引、企業為主體、資本市場為依託的科技研發嶄新鏈條,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在上海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就明確提出了企業主體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國有企業創新動力不足,而民營企業的創新實力又偏弱;外資研發中心與自主創新體系的關聯度不高;特別是缺少具有創新活力、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

  從目前的政策導向來看,國家將引導社會資本廣泛進入新興産業投資領域。由此可以預見,在新一輪産業升級中,民營企業將會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戰略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就需要在政策層面,給民營高新技術産業以更大力度的支持。

戰略性新興産業由來

  所謂戰略性新興産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産業。

  2009年9月,國務院首次召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座談會,11月3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中強調,科學選擇新興戰略性産業非常重要,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將會貽誤時機。

  2012年5月30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至此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落到了“實處”。

  具體來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包括節能環保産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生物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新能源産業、新材料産業和新能源汽車産業。

  2012年12月,由國家發改委&&編制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産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初步確定。戰略性新興産業指導目錄製定的基本原則是“必須有重大技術突破”。該目錄分為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産業、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産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七個大類,囊括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139個重點産品和服務領域。[本網梳理]

觀點

南方基金投資總監 邱國鷺

  10月10日,在創業板達到1423.97點的歷史高峰之後,終於憋不住了,一路下挫,如今已經下滑了近200個點。這期間,各種概念輪番炒作,風險不斷聚集。目前市場的邏輯處於分化狀態,一方面對於傳統産業過於悲觀,認為這是被顛覆者,傳統産業基本上屬於過去;另一方面,對於新興産業過於樂觀,認為新興産業是顛覆者。

著名國際經濟學家 鄭雄偉

  戰略性新興産業價值鏈的重點環節包括技術研究和産業化兩個階段,兩者不同的運營特點使得其對外融資渠道也有一定的差異性。研發環節屬於技術密集型領域,投資回收週期長,資金回流不確定性因素多、技術風險突出,尤其是基礎性研究和開創性産品創新領域的技術不確定性最大,只有行業內熟悉該領域的風險投資人對技術研發環節的融資感興趣。産業化環節是技術研發取得實質性進展後的市場推廣階段,需要大規模的固定資産建設投資以及流動資金的週轉。雖然産業化環節面臨著産品試銷性、消費慣性以及消費者成本轉換成本等市場風險,但相對研發環節,企業市場策略轉換週期和企業銷售資金回籠週期大幅縮短,生産企業的試錯成本基本可控。

媒體觀察

未來投資的主體仍應是新興産業

  今年三季末,製造業公司959家,存貨的總額達到了1.14萬億,創造下歷史的新高。未來去庫存化和消化這種製造業的過剩産能,才是經濟結構轉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陣痛,所以從現在來説,這些公司的存貨出現達到一個天量,正是過去快速剎車之後所形成必然的結果。這種結果的消化,需要比較長的週期。因此通過這种經濟的結構轉型,包括行業公司的經濟盈利現狀,未來的投資主體,應該仍然是在經濟結構轉型下的新興産業中,新興産業的快速發展才會逐步消化過去週期性産業所積累下的庫存和産能過剩。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新老的接替是必然的趨勢。

—央廣網

發展新興産業化解産能過剩

  美國化解産能過剩危機,主要是從供給端入手,通過科技創新,帶動新興産業發展,推動産業結構不斷升級。2008年以來的産能過剩,是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所致。美國大部分工業行業都出現了産能過剩,如鋼鐵、有色、非金屬礦物、紡織、皮革製品、機械、交運設備、計算機、化工等。對於這場産能過剩危機,目前美國政府著重通過發展新興産業來淘汰傳統産業,比如3D打印、生物産業、新能源産業等。

—經濟導報

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發揮不可替代作用

  中國政府應該充分發揮戰略性新興産業自身的激活能力,加大産業政策、稅收政策和人才管理政策的建設力度,發揮廠商的産業促進作用,實現新興産業市場競爭力和廠商戰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中國政府需要轉變經濟進步緩慢的局面,加強新興産業與廠商之間的合作,實現中國新興産業經濟的大跨步發展。

—環球網

新興産業更需新興思維

  放眼整個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製造業數字化、能源互聯網、生物電子、新材料和納米等是公認的可能為劃時代革命貢獻力量的領域。而就青島來説,絕大多數領域都有涉獵,但從根本來看,青島還是應該更加注重製造業優勢,但需要有效整合産業鏈,比如新能源生産、能源存儲、智慧電力領域的優勢企業依託各自優勢、敞開胸懷合作成立一個企業。商業模式新思維的成長可能成為新青島製造的助推器。

—青島財經日報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