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3年1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11家民營企業發放了首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獲得首批試點批文的企業有:天音通信有限公司、浙江連連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樂語世紀通信設備連鎖有限公司、北京華翔聯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東參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北京北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萬網誌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迪信通通信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分享在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巴士在線控股有限公司、話機世界數碼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詳細]
虛擬運營商可幫助基礎電信運營商提升管道價值,並有利於後者搭建應用豐富的開放生態平臺。簡單説就是,對於消費者而言,以後享受的電信增值服務會更加多元,更加個性化。
未來,手機當月用不完的流量套餐可順延至下一個月;如果你是明星,你的通話安全級別可比一般人更高、更私密;如果你有孩子,還可給他(她)定制一個“宵禁”套餐,以禁止其在夜間通話、發短信和上網。
這些並非想象。美國的多數虛擬運營商,均已實現了上述內容。
從國外虛擬運營商的發展來看,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上世紀90年代至2010年,虛擬運營商多以語音通話、短信等為主要業務,以低價為特徵。全球兩大虛擬運營商——維珍移動(Virgin Mobile)、Tracfone便是此類代表。
2011年開始,全球虛擬運營商進入第二階段的發展。該階段的虛擬運營商將競爭焦點定位於新興的智慧終端和移動寬帶市場。
特別是隨著美國4G業務的逐步開放,基礎電信運營商急需發展用戶填充其網絡容量,虛擬運營商便再次掀起一波浪潮。僅2012年上半年,美國就新涌現出Ting、GSM Nation、Zact、Karma、Voyager等多家虛擬運營商。
目前運營商面臨基礎電信業務下滑的壓力,須通過新技術、新業務創新提升競爭力,而創新工作最耗費資源,有虛擬運營商協助,實體運營商將能脫離費力而繁瑣的市場開發工作,全力投入業務創新和網絡更新、維護工作中,以此取得相對競爭優勢,提升整體競爭力。
天音通信副總經理易江南表示,由於虛擬運營商是從傳統運營商處首先購買産品,因此在傳統語音、短信等資費上,並無太大運作空間。“如果打價格戰,環境將是非常惡劣。但是我們會恪守一個原則,而是在互聯網的業務上做交叉補貼。”
易江南進一步明確,虛擬運營商不會延續傳統運營商的業務模式,不會在傳統語音話費上進行降價折扣,但會針對用戶設計有特色的産品和服務,提供更好的體驗。
中國虛擬運營商的未來還是在於創新,業務創新、營銷創新、服務創新,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巨頭的環繞下殺出重圍,營造起自己的一片天地。當然,民眾也希望,電信業壟斷之門被推開之後,在將來能夠開得更大一些,讓未來的競爭更激烈一些。
根據國家工信部《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虛擬運營商的確擁有制定業務零售價格的權力。另外,從歐美地區歷史來看,隨著虛擬運營商的加入,市場初期都會迅速出現低價通話業務服務,“1分錢1分鐘打國際長途”“非高峰期通話免費”等也許都將會在內地市場出現。再比如説香港,若干年前就引入虛擬運營商了,結果在初期祭出的“白菜價”著實把市場攪得天翻地覆。
無論虛擬運營商在國內最終會不會“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這種新模式將會是又一次電信業重大變革,也是內地民營資本首次真正意義上的進入國有壟斷行業。
根據國家工信部《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虛擬運營商的確擁有制定業務零售價格的權力。另外,從歐美地區歷史來看,隨著虛擬運營商的加入,市場初期都會迅速出現低價通話業務服務,“1分錢1分鐘打國際長途”“非高峰期通話免費”等也許都將會在內地市場出現。再比如説香港,若干年前就引入虛擬運營商了,結果在初期祭出的“白菜價”著實把市場攪得天翻地覆。[詳細]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一些已經申請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高層抱怨説,運營商給出的移動轉售業務價格遠遠高於普通代理商。以短信為例,運營商給出的價格是7分/條,但普通的代理商在5分/條甚至更低。流量方面,虛擬運營商拿到的價格是120元/G,而普通代理商不到30元/G。
如果這些企業高層的抱怨屬實,那就目前而言,轉售自費價格過高,再加上自有品牌的營銷推廣費用,短期內基本與“利潤”二字無緣。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虛擬運營商本身沒有自己的基礎網絡設施,對移動通信服務相當於貼牌代理運營,從批發價與銷售價格中賺取差價,這種模式決定了虛擬運營商在電信運營商面前的話語權有限。
在三大強勢電信運營商面前,中國的虛擬運營商需要做出極大的努力,創造足夠吸引人的增值服務,才可能爭取到客戶。此外,微信等服務的加入從某種程度上已經把電信業的競爭帶到了更高的層次。虛擬運營商想要在短期內吸引大量客戶,並不是件容易事。
4G時代正在來臨,這是虛擬運營商的機會。虛擬運營商可以將競爭焦點定位於新興的智慧終端和移動寬帶市場,通過新的業務模式尋找新的細分市場。捉住機遇的民企,可以在電信産業佔據一席之地;抓不住的,虛擬運營商牌照對於那些民企而言,也不過是雞肋而已。在三大強勢電信運營商和發展日益成熟的OTT面前,中國虛擬運行商可謂一“出生”就面臨著“死亡”。
不容忽視的是,成本和價格是擺在這11家民營企業面前的大問題。據報道,目前運營商按7折左右價格將短信、流量資費“批發”給虛擬運營商,短信結算價格是7分錢/條,流量是120元/G,語音資費是0.1元/分鐘。
這意味著,民營企業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競爭的空間很小,單靠移動轉售業務賺差價,肯定只是“辛苦錢”。
這11條鯰魚已經躍躍欲試、摩拳擦掌,要在移動通信領域大展身手了,但限于技術能力、資金實力、品牌知名度以及成本方面的因素,“鯰魚效應”的形成還有待時日,其中的技術型企業、互聯網企業、手機分銷型企業最值得關注。市場是檢驗企業的試金石,而對於消費者而言,我們只需“坐山觀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