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産業

虛擬電信運營商能否成為攪局者?

發佈時間: 2013年12月28日 1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據香港信報報道稱,中國移動香港公司近日推出了“數據交易平臺”服務,使用中移動香港4GPro計劃的用戶,可以將用剩的數據流量在該平臺上,以1GB15至60港元的價格出售,供即將用盡數據的用戶購買。交易成功後,中移動會向賣家抽取每GB15港元的交易服務費。

  這條新聞體現了兩個亮點:1.香港同胞每個月流量用不完的不用清零了。2.不用清零不説,人家還可以賣掉!

  那麼內地的用戶能不能享受到類似的服務呢?從12月26日以後,這個成為了可能。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頒發了首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運營試點資格,包括話機世界、分享在線、萬網(阿裏巴巴)、樂語通訊、華翔聯信、天音、京東、北緯通信、浙江連連、迪信通、巴士在線在內的11家中資民營企業獲得了虛擬運營商牌照。

  為消費者提供更人性化服務

  虛擬運營商,是指從基礎電信運營商手裏租用網絡資源,並將其包裝成自有品牌、銷售給最終用戶的公司。該公司可同時是多家電信運營商的虛擬運營商。

  虛擬運營商可幫助基礎電信運營商提升管道價值,並有利於後者搭建應用豐富的開放生態平臺。簡單説就是,對於消費者而言,以後享受的電信增值服務會更加多元,更加個性化。

  例如美國的虛擬運營商Zact和Ting推出了話費返還機制,當用戶每月的實際使用量超出或低於其選擇的資費等級時,Ting將對用戶做自動的升級或降級處理,並將當月多餘的話費返還至用戶賬戶。

  未來,手機當月用不完的流量套餐可順延至下一個月;如果你是明星,你的通話安全級別可比一般人更高、更私密;如果你有孩子,還可給他(她)定制一個“宵禁”套餐,以禁止其在夜間通話、發短信和上網。

  這些並非想象。美國的多數虛擬運營商,均已實現了上述內容。

  虛擬運營商發展歷程

  目前,全球有503個公司運營633個虛擬運營網絡。

  在境外成熟市場,虛擬運營商大多佔據約10%的市場份額,其中荷蘭為14%、法國10%、德國19%、英國13%、美國7%、中國香港8%。

  從國外虛擬運營商的發展來看,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上世紀90年代至2010年,虛擬運營商多以語音通話、短信等為主要業務,以低價為特徵。全球兩大虛擬運營商——維珍移動(Virgin Mobile)、Tracfone便是此類代表。

  但是,這一階段的虛擬運營往往被認為是資源“分食者”。因此,大批虛擬運營商被基礎電信運營商收購,或在擠壓中死亡。以美國為例,Mobile ESPN和迪斯尼移動(Disney Mobile)兩大虛擬運營商分別於2006年和2007年停止運營。

  2011年開始,全球虛擬運營商進入第二階段的發展。該階段的虛擬運營商將競爭焦點定位於新興的智慧終端和移動寬帶市場。

  特別是隨著美國4G業務的逐步開放,基礎電信運營商急需發展用戶填充其網絡容量,虛擬運營商便再次掀起一波浪潮。

  僅2012年上半年,美國就新涌現出Ting、GSM Nation、Zact、Karma、Voyager等多家虛擬運營商。

  與傳統運營商互相依存

  目前運營商面臨基礎電信業務下滑的壓力,須通過新技術、新業務創新提升競爭力,而創新工作最耗費資源,有虛擬運營商協助,實體運營商將能脫離費力而繁瑣的市場開發工作,全力投入業務創新和網絡更新、維護工作中,以此取得相對競爭優勢,提升整體競爭力。

  有專家分析,在不久的將來,虛擬運營商在中國的健康發展有賴於整個生態系統中相關各方的努力與合作,以便營造互利共贏的市場環境。

  作為首批拿到牌照的京東,在週四向傳統運營商主動示好。京東聯席董事長趙國慶説,希望京東能夠成為“第四大運營商”,密切與基礎運營商的合作。“初期我們肯定是補充者,給市場提供有益的補充,增加競爭性。終局我們將是融合著,將密切和基礎運營商緊密合作,實現共通共贏。”

  天音通信副總經理易江南表示,由於虛擬運營商是從傳統運營商處首先購買産品,因此在傳統語音、短信等資費上,並無太大運作空間。“如果打價格戰,環境將是非常惡劣。但是我們會恪守一個原則,而是在互聯網的業務上做交叉補貼。”

  易江南進一步明確,虛擬運營商不會延續傳統運營商的業務模式,不會在傳統語音話費上進行降價折扣,但會針對用戶設計有特色的産品和服務,提供更好的體驗。

  央視網記者 包徵宇 綜合報道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