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往期查看

上海“試水”跨境人民幣支付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月18日宣佈:5個月前成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銀聯支付、快錢、通聯、東方電子和盛付通5家支付機構獲准與合作銀行對接簽約。[詳細]

記者觀察

降低匯率風險

  “跨境人民幣支付開閘是自貿區第一條落地的金融細則,從消費者、結算組織、銀行到商戶,都是以人民幣計價和跨境交易結算,從而規避了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宏皓分析説,由於國際市場人民幣匯率不穩定,給對外貿易企業交易帶來較大風險,此舉將有利規避交易風險。

  2013年9月,財付通、支付寶等17家支付機構獲國家外管局批准,成為首批獲得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資格的企業。

  “貿易通關、支付上限,還有種種限制。重要的是,以後走貨物貿易通道,就不像郵政通道一樣可以避稅了。”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説,究竟收稅多少,目前還不明確。

  跨境支付措施的推出,支付公司從事跨境支付業務,境內用戶購買境外機票的交易模式等同於在境內購買機票,因為跟支付公司做結算完全是人民幣的結算系統,不需要有換匯的任何成本。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跨境支付讓“海淘”變得更為便利。原來還需VISA、萬事達等外幣或雙幣卡才能在境外網站消費,現在可用任何銀行卡(包括單幣種人民幣卡)通過國內支付公司購買海外商品。“通過國內第三方支付,用人民幣結算,既降低了老百姓購買的成本,規避了匯率風險,而且使人民幣不在受國際強勢貨幣的制約。”宏皓説。

  同時,跨境支付業務幫助境內用戶省掉了匯率轉匯費,包括匯差損失。對於消費者而言,以前購買國外産品只能選擇美元、歐元做結算幣種,而還款用人民幣,因此需要向銀行支付還款和購買時的匯率差、轉換手續費等。但跨境電子支付推出後,匯率的風險將不會由用戶來承擔,讓普通消費者真正得到了實惠和便利。

細則較以前寬鬆

  央行上海總部制定的《關於上海市支付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已于2月19日落地下發至相關機構。“只要是在上海市內註冊、有互聯網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均有資格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且對於限額和支付行業領域並沒有限制。這次細則的出臺,相較去年國家外管局發的17張跨境支付試點牌照,央行的進入門檻和監管要求都較以往寬鬆。”宏皓分析説。

  具體涉及的業務包括支付機構依託互聯網,為境內外收付款人之間,基於非自由貿易賬戶的真實交易需要轉移人民幣資金提供支付服務。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為雙向支付,包括境內對境外的支付和境外對境內的支付,不得軋差支付。

  《實施意見》規定,在上海市內註冊成立的支付機構,以及在上海市外註冊成立的支付機構在上海自貿區內設立的分公司,只要擁有互聯網支付業務許可,均可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目前僅在上海就有40多家持有互聯網支付牌照的支付機構,均有資格參與。

  此外,央行還規定開辦業務條件包括,有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措施,有相應的技術等基礎設施,有反洗錢、反恐融資、反逃稅等具體制度和措施,風控能力較強,最近兩年未發生嚴重違規情況。其中,反洗錢、反恐融資、反逃稅的“三反”細則也被認為是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一道底線。

  風險控制方面,央行規定,支付機構要在客戶備付金賬戶體系內獨立開立跨境人民幣專用賬戶,資金獨立使用,不以各種形式佔用、挪用客戶資金。其次,跨境人民幣支付必須要有真實的貿易背景,支付機構需要留存完整的交易真實性證明材料備查。對於大額、拆分等可疑交易要重點關注並核查。所涉及的銀行方面的監管要求包括:備付金銀行為支付機構辦理完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後,應及時準確完整報入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並進行相應的國際收支統計申報。

  “這次和去年底我們拿到的跨境外匯支付試點牌照最大的不同在於,以前是以外幣結算,現在則是直接用人民幣結算。跨境支付試點牌照是國家外管局發的,這次跨境人民幣支付許可則是央行發的。未來跨境支付中如果更多使用人民幣結算,必將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匯付天下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

  據央行統計,2013年1-10月,上海轄內88家銀行中共有78家報送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業務量共計6845億元,其中10月增量899億元。以業務量計算,中國銀行居首位,達1317億元。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分別為1017億元、754億元排在第二和第三。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實行國際化,核心就是要擴大對外貿易額。像香港和新加坡都是自由港,實行零關稅政策,每年他們的貿易額都很大。眾所週知,我們有些商品的進口價格比國際高,有的奢侈品甚至高至1到2倍,比如豪華汽車等。如果上海推行自由貿易區政策,實行零關稅,對老百姓將帶來很大的實惠,也將更有利於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宏皓説。

  在業內人士看來,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本身不僅是央行的期望,更是自貿區的天生使命。但是央行推行跨境人民幣結算已有數年,進展並不大,一個阻礙就是願意接受人民幣支付的地方不多。

  此外,外管局對於支付的額度與領域均有限制,比如對單筆跨境支付的上限規定為5萬美元,同時首批試點只選取了機票、酒店、留學、貨物貿易等七大業務領域。而此次央行開放的跨境人民幣支付暫未對支付額度和領域有設限制。

  上海自貿區自掛牌以來,市場一直盼望“金改”實質舉措,而央行上海總部在上海自貿區啟動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試點,不僅標誌著自貿區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正式啟動,也是央行自貿區“金融30條”第一個落地的政策。央行上海總部制定的《關於上海支付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實施意見》,也成為上海自貿區正式獲批以來公佈的首項區內金融業務細則。

  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是指支付機構依託互聯網,為境內外收付款人之間真實交易需要轉移人民幣資金提供的支付服務。通俗地講,即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消費者以後可以直接用人民幣“海淘”,國內企業也能直接用人民幣開展跨境業務。

  “跨境人民幣使用目前只解決了客戶結算便利性的問題,但未來真正的跨境人民幣使用必須是要讓跨境的人民幣資金有機會進行投資。這就要求有很多的人民幣産品可以投資,且在人民幣跨境過程中,勢必存在人民幣和外幣兌換問題。這就需要大量的人民幣産品創新,而不是現在簡單的存貸産品;同時,要求有大量的匯率和利率避險的衍生産品創新。這些都是銀行的業務發展機會。”宏皓分析説。

  第三方支付業務從國內轉向跨境是支付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現銀行業務升級的重要契機,對國內支付産業向國際化延伸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同時,對推動國內外貿企業參與全球分工和資源優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跨境支付如何影響生活?

  省去兌換 人民幣也能“海淘”

  銀聯電子支付工作人員18日在簽約現場演示了“海淘”國外紅酒。通過銀聯支付完成跨境人民幣支付後,在貨款和運費之外,消費者無需繳納其他手續費,也省去了匯兌的麻煩。

  其實,在一些海外購物網站,通過paypal等國外第三方支付機構購物時,也能夠“使用”人民幣支付。那麼,用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跨境人民幣支付有什麼優勢呢?

  對此,銀聯電子支付總經理孫戰平告訴記者:“如果用paypal‘海淘’時,雖然中國消費者花出去的是人民幣,商戶實際收到的錢卻是外幣,期間匯率可能會發生比較大的波動。現在允許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後,從消費者到結算組織到銀行再到商戶,都是以人民幣結算和計價。這樣就規避了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省下時間 人民幣為貿易加速

  “90%的貿易流程能移到線上,節省一半以上的貿易時間,對於很多台灣出口企業來説,開通人民幣跨境支付是一大福音。”台灣關貿網絡總經理連鯤菁告訴記者。

  關貿網絡類似于台灣的阿裏巴巴,目前擁有商品數據庫46萬筆商品、服務8500家供貨商。與快錢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後,關貿網絡跨境電商平臺提供完整交易電子文件供快錢向外管局核備作為結售匯依據,買方通過快錢支付機制付款後每日歸集進行跨境人民幣外匯支付,再由關貿網絡以網絡交易代收代付下發至台灣賣方賬號下,T+3天內即可完成,而以前需要十天左右。對於水果等快銷品,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貿易,無疑是“一大福音”。

  省出空間 銀行如何化危為機?

  “對商業銀行來説,支持第三方機構進行跨境人民幣支付,也為自身業務創新留下了空間。”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潘岳漢説,“例如,跨境資金對投資與兌換需求將會增加,包括理財産品、債券産品和避險産品等,都有很大的創新空間。”[詳細]

媒眼

利於提升我國國際經濟地位


    人民幣的國際支付能力增強,老百姓出國開展國際業務方便多了,現在沒有必要兌換成美元或者其他貨幣了,這樣的話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第二,規避了匯率風險和匯兌的損失。第三,有利於促進國內企業和居民走向國際市場拓展業務,有利於提高國際化水平,特別是提升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

——中國廣播網

人民幣收付向普通民眾招手


    現在,許多人加入了“海淘”行列,人們為購物可作國際範疇內的“貨比三家”而欣喜,卻也為支付款項時的複雜與麻煩而煩惱。隨著央行人民幣跨境使用細則的生效,國內民眾至少從理論上講可向商業銀行申請開設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賬戶,辦理跨境人民幣收付業務。有了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賬戶及結算收付,不只是方便中國大陸民眾“海淘”,出境(國)旅行、旅遊、購物、求學、經商、置業、投資、海外理財、境外購股等等均將帶來極大便利和支付實惠。而有些便利包括待開發的便利,在未經實際嘗試之前,很可能超出任何大膽的想象。

——北京青年報

跨境人民幣結算市場空間大


    近年來,跨境人民幣業務在山東增長迅速,2012年全年山東省跨境人民幣結算額3502億元,同比增長76.2%。自試點以來結算額達到5809億元,全省共有47家銀行的700多家分支機構辦理了跨境人民幣結算,涉及企業近3200家,境外區域覆蓋144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業務已全面放開,境內所有從事進出口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的企業均可選擇以人民幣進行議價、計價和結算。2012年,山東與日本、韓國跨境人民幣結算額分別為83.6億元和31億元,但是山東與日韓貿易額相比仍具有較大業務發展空間。2011年6月30日,在青島成功舉行了人民幣對韓元掛牌交易試點,截至2012年末人民幣對韓元累計交易達到7592萬元人民幣,遙遙領先於全國其他非主要儲備貨幣的交易額,有力助推了中韓雙邊本地結算的業務。今後還要繼續推動使用人民幣和韓元雙邊本地結算,幫助企業更合理地配置人民幣和韓元資産以降低匯率風險。

——人民日報海外版

跨境人民幣支付的三個問號


    一、對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的創新點,有一個精闢概括:“過去是貨幣兌換在先,現在是貨幣兌換在後。”但問題是,境外電商是否願意接受人民幣?

  二、在國內網購發展之初,網上賣家和線下買家也曾互不信任,直到出現了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買家把錢交給支付機構,確認收貨後由支付機構付款。同理,在國際貿易中,增加第三方支付機構也能解決互不信任問題。第三方支付機構介入跨境交易的另一個副産品是,可以取代信用證?

  三、作為自貿區第一個金融細則,其主體是第三方支付機構。過去大多數跨境交易都通過銀行完成,如今可通過第三方支付完成,甚至信用證這种老牌産品也被替代。是不是銀行蛋糕少了?

——解放日報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