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跨境人民幣收付終於向普通民眾招手

發佈時間: 2014年02月23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現在,許多人加入了“海淘”行列,人們為購物可作國際範疇內的“貨比三家”而欣喜,卻也為支付款項時的複雜與麻煩而煩惱。從下週一起,隨著央行人民幣跨境使用細則的生效,國內民眾至少從理論上講可向商業銀行申請開設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賬戶,辦理跨境人民幣收付業務。有了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賬戶及結算收付,不只是方便中國大陸民眾“海淘”,出境(國)旅行、旅遊、購物、求學、經商、置業、投資、海外理財、境外購股等等均將帶來極大便利和支付實惠。而有些便利包括待開發的便利,在未經實際嘗試之前,很可能超出任何大膽的想象。

  在此之前,為個人開設跨境本幣結算賬戶一直是少數金融業發達國家民眾的“專利”,而且通常這類賬戶的有效性也只能局限于金融發達國家之間。包括中國在內,大多數欠發達國家,雖早知個人跨境結算賬戶好處多多且遲早得開,但顧忌于監管的失范(包括社會普遍的誠信程度、監督經驗、技術手段、信息監控甄別、監管反應時長、即時懲處能力等等),擔心淪為個人向境外洗錢的通道而長期“因噎廢食”。此番打破禁忌既是深化金融改革之必須,又體現了中國這些年參與全球金融博弈的能力所呈現的持續躍升,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步履持續加速的客觀事實。

  不過,既然有風險就不得不防且必須防住。此項金融改革註定需要有個過渡——下周起,個人開戶先限定在上海自貿區內就業或執業的個人,就屬尋求穩妥第一的過渡性安排。央行的細則沒有規定過渡的時長,但沒有人會擔心這一過渡會拖成遙遙無期。因為此項金融改革既利民又利國,僅僅面對國內民眾勢不可擋的“海淘”需求一項,以及“海淘”倒逼國內電子商務發展和商業業態轉型升級、繼而拉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正面疊加效應,時勢已不允許央行有任何的“謹慎過度”。

  開放跨境人民幣業務,個人所獲好處只是小頭,各類企業(不分是否註冊于中國大陸)所獲好處才是大頭。除了在跨境貿易、跨境投資、跨境收購三大傳統國際經貿環節,它能為中外交易雙方或多方,節省多道換匯、結匯手續費,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縮短結算交割時間之外,在中國大陸註冊的各類企業,還可向在海外註冊經營的各國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結算銀行)申請人民幣貸款。由於跨國、跨境進行的人民幣信貸利率通常低於中國境內的信貸利率,這條信貸鯰魚的攪局,對加大國內信貸市場競爭,最終打破國內商業銀行店大欺客現狀,以及改造由政府保護過度所導致的、畸形的賣方信貸市場生態,都將産生一係的鯰魚效應。

  因循于個人賬戶起步時的穩妥考慮,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賬戶開通及跨境人民幣收付業務開展,目前也只限于上海自貿區內註冊企業,與區內註冊企業有業務往來的區外各類企業則允許搭乘跨境結算的政策便車。由於對企業跨境結算的監管相對於監管個人反而更易操作,再考慮到擴大企業跨境結算的市場價值遠超針對個人的結算價值,以及“與區內註冊企業有業務往來……”一説乃故意留有的巨大解釋與鑒別彈性,幾乎可以提前鎖定的是,人民幣跨境業務之閘要麼不打開,一經打開哪怕只消開啟一條縫,其巨大的市場需求勢必在最短時間內將閘門撕開,最終對所有企業實施普惠待遇,這亦是36年改革開放在大多數放鬆市場管制事項中所反復演繹的一條改革邏輯。

  需要另提一筆的是,人民幣要在國際市場同時成為結算貨幣、支付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眼下其上述四種特性已呈幾何級數般齊頭並進式顯現),既要做到出得去,還得做到回得來,也即形成國際範圍的順暢流通。如果把央行本週二開放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視為開闢了走出去通道,那麼,央行本週四頒行的使用細則則旨在打通流回來通道。如是吞吐自如,海內外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銀行及非銀行類準金融機構,就自然成了人民幣雙向全方位使用的資金池。

  金融開放深刻影響每個人的生活,餘額寶就是眼下最好的見證。從現在起,學習更多金融常識,做個業餘而明白的“金融人”,也許將成為現實生活的一部分。邢理建(上海 學者)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