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向來看,從2008年至目前,我國森林從總量而言是持續增長的。森林面積由1.95億公頃增加到2.08億公頃,凈增12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36%提高到21.63%,提高1.27個百分點;森林蓄積由137.21億立方米增加到151.37億立方米,凈增14.16億立方米。與此同時,森林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森林每公頃蓄積量增加3.91立方米,達到89.79立方米;每公頃年均生長量提高到4.23立方米。隨著森林總量增加和質量提高,森林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84.27億噸,年涵養水源量5807.09億立方米,年固土量81.91億噸,年保肥量4.30億噸,年吸收污染物量0.38億噸,年滯塵量58.45億噸。
在相關政策支持和各方努力下,我國天然林與人工林近年來都在穩步增加。天然林面積從原來的11969萬公頃增加到12184萬公頃,增加了215萬公頃;天然林蓄積從原來的114.02億立方米增加到122.96億立方米,增加了8.94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從原來的6169萬公頃增加到6933萬公頃,增加了764萬公頃;人工林蓄積從原來的19.61億立方米增加到24.83億立方米,增加了5.22億立方米。目前我國人工林面積繼續居世界首位。
實際調查表明,我國森林資源進入了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的穩步發展時期。"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實施的一系列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趙樹叢説。
雖然從清查結果來看我國森林蓄積增長目標已完成,森林面積增加目標已完成近六成,但事實上,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森林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不高、分佈不均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森林面積增速開始放緩,同時現有宜林地2/3分佈在西北、西南地區,立地條件差,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見效也越來越慢。要真正如期實現森林面積增長目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國林業整體發展,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我國目前正處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時期,發展用地不斷地擠壓著包括農業和林業在內的生態建設的空間,嚴守林業生態紅線面臨的壓力巨大。趙樹叢稱,從上次普查至今的5年間,各類建設違法違規佔用林地面積年均超過200萬畝,其中約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區毀林開墾問題依然突出。按照林業保護與發展的規劃,我國森林覆蓋率到2020年要達到23%,2050年,森林覆蓋率要達到26%以上,這意味著,我國的林地保有量不能少於46.8億畝。嚴守林業生態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底線的壓力日益加大。
一方面是林木保護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巨大的社會需求,我國的森林資源的有效供給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據調查,我國目前木材的對外依存度接近50%,大徑材林木和珍貴用材樹種少,木材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全國的木材消耗量將近5億立方米,包括原木、板材刨花板、纖維板等紙漿折合出來的。
"根據我們測算,到2020年,我們國家的木材需求量可能要達到8億立方米。這些木材究竟怎麼解決,還是根據中央的精神,我們要充分發揮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種資源就是利用好我們國內的資源,還要利用國外資源,兩個市場就是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説,"我們現在的人工林有9億多畝,佔到了世界70%以上。現在我們實施的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工程,每年造林2千萬畝,就是國內要加大人工林、工業原料林、用材林的培育,力求國內來解決。"
我們目前林業上的對外項目有150多億美元,已經在國外租用、購買林地4千多萬公頃植樹造林,既給當地的林業生態帶來了好處,也培育了木材的來源。通過合法採伐,和有關國家如俄羅斯合作,辦廠、加工,進口木材和木製品來緩解國內的需求壓力。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林業局報送的《關於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創新林業治理體系,充分調動各方面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穩步擴大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增強森林生態功能,為建設美麗中國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自我國實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農民營林造林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林業保護的相關限制,實行採伐指標非常困難,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經營林業的積極性。
事實上目前我國每年確定的木材資源的消耗量是2.7億立方米,從全國範圍來看這2.7億消耗量並沒有用完。據國家林業局統計,南方重點集體林區採伐限額指標只用了60%。
為什麼一方面限額指標用不完,另一方面林農尤其是集體林改以家庭承包形式分給到老百姓林木,卻難以拿到採伐指標?
張建龍分析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採伐限額指標的分配不公平、不透明,急需要採伐的拿不到指標,二,申請採伐限額指標,程序太複雜,時間過長,一些老百姓也不願意去申請。也有一些地方對生態林業非常關心重視,不願意往下放採伐指標。
針對上述情況,近年來國家林業局出臺了一些改革措施,比如放開竹林採伐指標,非規劃林地栽的林木到了採伐時自主採伐。同時,採伐限額林區指標簡化、透明,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網上辦證。張建龍表示,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化,將要修改的《森林法》會進一步把短週期的工業原料林以及分給老百姓明確的商品林放開,不再實行限額採伐。
張建龍表示,要提升林地生産力,就要創新林業的治理制度環境。這其中要完善財政補貼制度,用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林地徵用補償政策,完善森林的採伐制度,就是不該採的不要採,實行差別化的採伐管理,完善經營管理制度,鼓勵用林主體科學地編制森林經營的規劃,對有關政府也要實行森林的經營管理的目標責任制。在加大森林撫育的同時,加強育林用林主體能力的建設,加強對林區的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降低森林撫育成本。通過人工林的撫育和管護,提高森林的蓄積量。
目前,我國加強森林經營的要求非常迫切,而相關改革將釋放巨大的活力。目前我國林地每公頃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從這一點看,森林投入與森林經營,提高林地生産力、增加森林蓄積量、增強生態服務功能的潛力還很大。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月14日對外發佈消息,對已按規定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的企業範圍內荒山、林地、湖泊等佔地,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按應納稅額減半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額徵收城鎮土地使用稅。
兩部門在日前聯合發佈的《關於企業範圍內荒山、林地、湖泊等佔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政策的通知》中明確了這一消息。
兩部門表示,此次調整企業範圍內的荒山、林地、湖泊等佔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政策,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節約集約用地。
1989年發佈的《國家稅務局關於印發〈關於土地使用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第十二條規定,對企業範圍內的荒山、林地、湖泊等佔地,尚未利用的,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審批,可暫免徵收土地使用稅。兩部門表示,這一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廢止。[詳細]
近年來,我國林業産業快速發展,已成為世界林産品生産和貿易大國。松香、人造板、木竹藤傢具、木地板産量躍居世界第一,幹鮮果品和花卉産量名列世界前茅。林産品進出口貿易額由1996年的400多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00多億美元。今年以來,我國林産品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目前,我國林業一、二、三産業的比例由2005年的52:41:7調整為39:52:9,林業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第三産業比重逐步加大。包括油茶等木本糧油、幹鮮果品、茶、中藥材以及森林食品在內的經濟林産品的種植與採集業産值成為林業第一産業的亮點,以木、竹加工為主的林業第二産業主要産品産量持續增長,森林旅遊業成為林業第三産業新的增長點。
在林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的同時,林産品質量繼續提高,特色産業集群初步形成,龍頭企業逐步壯大,産業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如浙江省安吉縣以佔全國2%的竹資源,形成了佔全國20%的竹産品市場、年産值達120億元的竹産業。
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林業産業的快速發展,對促進就業增收、繁榮區域經濟、保障林産品供給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考慮到林業週期較長,為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使農民獲得短期收益,國家林業局不斷加大發展林下經濟的力度,引導各地立足資源優勢,發展森林培育、森林旅遊、生物質能源、生物制藥等綠色、低碳經濟,推廣林藥、林菜、林菌等産業發展。
據介紹,林業系統將遵循科學利用原則,依託林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産業、林産工業、木本糧油和特色經濟林産業、森林旅遊産業、林下經濟産業、竹産業、花卉苗木産業、林業生物産業、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産業和沙産業等主導産業,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綠色增長髮揮積極作用。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説,發展林業産業,是一項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戰略舉措,是一項增強林業發展活力、實現興林富民目標的重大工程。當前,我國林業産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要採取以下切實措施確保林業産業健康發展,推動我國由林業産業大國向林業産業強國轉變。
科學編制規劃,提高産業整體發展水平。堅持把全國林業産業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因地制宜,協調發展,有效改變林業産業發展雜亂無序的局面,提升林業産業發展的整體實力。同時,堅持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努力實現産業發展與生態建設良性互動。
加強生態建設,夯實産業發展的資源基礎。堅持把植樹造林和保護生態放在林業産業發展的重要位置,繼續加強森林經營工作,不斷提高森林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産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圍繞林業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重大問題,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科技合作,組建林業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林業産業結構升級。
全面深化改革,調動農民發展林業産業的積極性。繼續深化林改,完善産業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健全森林保險制度,提高林業産業抗風險能力。不斷發展壯大林下經濟,農林牧複合經營,確保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
積極開拓市場,努力打造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建立林産品信息預測預警系統和信息發佈平臺,及時掌握市場行情,超前應對市場變化。此外,健全服務體系,為産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積極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仲介服務機構,提高林業産業組織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