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往期查看

觸摸智慧城市

    科技,或將改變一個城市的感觀。在人性化的智慧型的信息服務的支撐下,城市不必再冰冷如初。而大規模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詳細]

記者觀察

什麼是智慧城市

  IBM給出“智慧城市”的定義為: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繫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慧響應。

  中國科學院戰略問題諮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表示,對於智慧城市概念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信息港比作城市信息化的1.0版本,數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2.0版本,而智慧城市則是城市信息化的3.0版本。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有上百個地區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戰略,山東、四川、北京、天津、青島、武漢、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揚州、廈門等已經明確了無線城市計劃,正在建設當中。從地域分佈來看,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

  關於智慧城市建設,一種比較理性的聲音是:不解決民生問題,那是白建設;不用智慧解決問題,那是瞎建設;不搞規劃設計,那是亂建設。

打開萬億市場空間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2012年中國智慧城市IT市場容量達到92億美元,其中,數字城管、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解決方案所佔份額較大。基於國家開發銀行與住建部合作投資800億元人民幣對智慧城市市場的拉動,2013年該市場容量達到108億美元,較2012年有較大增長,增幅達18.5%。

  根據中金公司對目前公佈智慧城市投資規劃的不完全統計,各地已經公佈計劃的投資規模已經達到千億以上,預計未來5年智慧城市投資將達萬億以上。

當下的主流模式

  中國科學院戰略問題諮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介紹,當前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集中在管理和服務兩個層面。寧波和上海是兩種模式的典型代表:寧波主要在“組織”和“交通”方面發力,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城市競爭力。上海則著力於“服務”和“通訊”方面,最大限度的提升現有資源(政府、醫療)的服務能力,改善民生。管理和服務是建設智慧城市的主要目的,預計下一階段的智慧城市建設仍將以這兩種模式為主。

  與周邊的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寧波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競爭能力有限,通過智慧産業基地和智慧物流體系建設,寧波強化了物流、農業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同時吸引了大量有技術的勞動力,推動經濟步入良性循環,提升城市整體競爭能力。

  上海通過強化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居民生活舒適度。上海通過寬帶城市、無線城市、通信樞紐、三網融合等方面的建設顯著提高網絡基礎設施的能級。通過加強各行業間信息共享和交換,提高交通信息化對綜合交通組織、運行、管理的支撐作用。

  金融危機過後,我國傳統的投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而我國的城鎮化水平雖然已經達到50%,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城鎮化將是擴大內需、維持國民經濟繼續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泉。

新型城鎮化規劃發佈 推智慧城市建設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規劃》要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利用,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強化信息網絡、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強化信息資源社會化開發利用,推廣智慧化信息應用和新型信息服務,促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慧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産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詳細]

媒眼

我國將推進智慧城市有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表示,下一步我國將明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發揮信息資源潛能,推進相關信息安全工作。

  近年來我國在智慧城市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由於智慧城市普及面廣,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在管理方面,多頭並進的管理方式不利於形成合力。此外,由於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沒有先例,智慧城市建設缺乏規範標準,有些地方重建設輕應用,缺乏運營管理的長效機制。

  我國有數百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戰略,因此在考慮智慧城市建設共性的同時,還應立足城市特色,因地制宜開展智慧城市規劃、建設、運營,避免照搬其他城市發展模式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新華網

智慧城市彎路:“偽智慧化”困境待破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內明確提出創建智慧城市行動計劃及發展戰略的城市,已有200多個智慧城市項目已經提出或正在實施當中。。

  有專家指出,智慧城市是城市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很多城市之所以熱衷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其實是把其作為營銷名片。隨著這一理念的提出,與智慧城市相關的一些産業也受到關注。很多城市希望通過創建智慧城市,帶動物聯網、軟體産業的發展,從而拉動地方經濟。

  更多的擔憂則在於一些智慧城市建設華而不實。在一些地區,智慧城市變成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追求政績的新招牌,變成了IT巨頭跑馬圈地的新業務,變成了地産商大搞圈地開發房地産的“遮羞布”。   

——每日經濟新聞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