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博學村的陳統奎遇到的,是另外一種困難。在剛剛提出用互聯網賣荔枝時,受到村民質疑,推廣遇到阻力,頗費了一番時間和精力,才慢慢改變了村民的舊思維。
“星星之火”何以燎原
教育程度高、學習能力強、鄉土情結濃、熟悉機械化和規模化經營、精通並善於利用互聯網思維,是這一批 “返鄉創客”的共同點。他們的出現不僅有助於解決“明天誰來種地”的問題,以他們為主體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將改寫中國傳統的農耕格局。
吉林省社科院農村所所長張磊表示,“返鄉創客”的涌現,表明以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為特徵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正在加快發展,雖然數量並不佔優,但對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的作用日趨重要。
然而,由“返鄉創客”點亮的這一符合打造現代農業要求的“星星之火”能否“燎原”,還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發揮合力,為“火種”們提供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教育培訓等。
去年末,國家出臺《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明確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並提出鼓勵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
資金扶持方面,財政部、農業部今年初要求各省區從中央財政撥付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中調整安排20%的資金,與種糧大戶試點資金和補貼增量資金一起統籌用於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向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傾斜。
專家還呼籲提高 “返鄉創客”創業扶持政策的針對性。為了壯大新生代職業農民的隊伍,基層幹部建議,可探索“前端定向培養”,鼓勵一批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進入農業職業教育院校學習,畢業後國家補貼一部分創業資金或利用項目幫扶,支持其回鄉投身現代農業建設,從“上學、創業、富農”進行立體培育。
對於那些準備投身農業的青年人,創業“前輩”們認為心態十分關鍵,不能幻想著一夜暴富,“務實肯幹、選對項目,認準現代農業技術密集、生態環保的方向,從小做大、由弱做強”最為關鍵。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