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優點數不盡 稻魚養魚強勢歸來

三農 四川農村日報 2015年08月04日 10:0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作為成都市現代漁業獎補項目,崇州專門成立了稻田綜合種養領導小組,設置了6個共計800畝的示範點。“推廣之順利,大大超出預料。”崇州市農發局水産科科長王恒説,“我們發現,以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為主力的土地規模化經營,是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的機遇。現在,崇州1萬多畝綜合種養由34個合作社經營,每個合作社平均有300多畝養殖面積,很多註冊了自己的品牌商標,直接産業化經營,其規模化、商品化程度跟以前的‘撿鹽巴錢’有天壤之別。”

  鑄有機品牌入圍成都産業化項目

  早在2012年,崇州市榿泉鎮千泉專合社就試著稻田養蝦,可一下雨小龍蝦就跑得精光。“後來市農林科學院水産研究所培訓下沉,種養戶技術掌握到位,去年每畝蝦産值6千元,今年量價雙增,畝産1萬元不成問題。”千泉專合社理事長沈亞威告訴記者,“除了賣蝦,農藥化肥開支減少了70%,水稻收穫後找人代加工,綠色大米賣到9塊多一斤,在微信朋友圈一早就訂購完了。”綜合效益顯現後,合作社的稻蝦種養面積由去年的460畝增加到今年的1150畝。

  崇州市集賢鄉文錦合作社理事長柳正紅的漁場生意紅火,看到稻田魚做得熱鬧,也忍不住加入:“今年先嘗試著養了200畝稻田魚,每畝稻田雖然挖了總面積8%—10%魚溝,但由於充分利用了邊際效應,水稻的總穴數不減少,保證了糧食不減産,養魚畝平增收1500元不成問題。”

  “綜合種養基地的稻穀,每斤認購價為2.2元—5元。5種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可讓每畝增收1000—5000元不等,增加了稻田附加值。”王恒説,不過在推廣發展上還有些謹慎保守:“因為稻田種養有一大問題就是上市期集中,一旦銷路不暢,就很被動。”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註冊了商標‘稻蝦藕遇’,將它作為崇州的公共區域品牌,所有綜合種養的合作社都可共享。商品還在電商平臺進行銷售。”王恒説,當地還結合鄉村旅遊,搞“稻田抓魚”比賽、大閘蟹品鑒等活動。同時田塘結合,田裏的水産滯銷時,轉移到池塘等繼續喂養,就可以將上市期延長至4個月。

  陳浩介紹,稻田綜合種養項目已進入成都産業化推廣項目,將從政府層面得到資金保障和技術支持,下一步將繼續增強示範區輻射帶動能力,扶持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打造生態有機品牌,走出一條穩糧、促魚、增效、提質、生態、節能等綜合效益顯著的特色農業發展道路。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