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娃娃魚學名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不過,四川省廣漢市高坪鎮的謝次勇正努力讓娃娃魚走上餐桌,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食。據了解,在他的帶動下,當地100多家農戶也開始飼養娃娃魚,成為又一增收致富的法寶。
打工不如創業 辭職自己搞養殖
“看到別人養什麼,自己就想嘗試。”今年46歲的謝次勇自稱自己一直就是一個喜歡養殖的人。據了解,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在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工作,開始接觸野雞等珍稀野生動物(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除外)的養殖和銷售。這為他後來自己做養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打工不如自己創業。謝次勇懷著這種想法,2004年離開公司回到家鄉廣漢自己搞起了養殖。他先在興隆鎮辦起了養殖場,隨後又在綿竹市漢旺鎮養起了野雞。可是在2008年地震毀於一旦。
“養野雞要蓋一個天網,防止它們飛跑,但是地震把天網給損壞了,大部分野雞都飛走了。”謝次勇説,當時他正在昆明機場準備前往西雙版納考察項目,聽到消息後趕忙回家。對於造成的損失,謝次勇並不太在意,想著家裏父母安全就好。
漢旺的養殖場被毀,謝次勇只好放棄,但是養殖這份事業並不沒有放棄。他繼續經營著興隆鎮的養殖場,然後開始尋找新的養殖項目。2008年底,他來到了陜西漢中朋友養殖娃娃魚的地方。
“之前我就和他們合作養殖過娃娃魚,但是很少。”謝次勇説,感覺養娃娃魚很生態,因為飼養環境必須要乾淨,用的水都是流動的泉水,而它們的食物也是魚類和小蝦。另外,娃娃魚在市場上的價格也非常的可觀。
用了兩年時間,謝次勇專門學習了養娃娃魚的技術,然後開始在雙流與人合作養了上千條娃娃魚。到了2014年,謝次勇在廣漢高坪鎮建立了自己的養殖基地。“達到了上萬條。”
養殖的娃娃魚
平原裏養出娃娃魚 細心很重要
2014年謝次勇在檢測了家鄉的水質、氣候達標後,在廣漢市高坪鎮投資600余萬元建設野生娃娃魚馴養繁殖基地。走進這個黑漆漆的房間裏,只聽見滴水聲,還能感受到一陣陣清涼。用燈光一照,原來房間裏都是用磚砌成的一個個水池,而在水池裏養著娃娃魚。
“現在有1萬多條娃娃魚,最重的達到10多斤。”在謝次勇的介紹下,四川新聞網記者看到,水池裏面的娃娃魚有的近一米長,有的則很小。當這些娃娃魚看到燈光時,便開始後退。
謝次勇介紹,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只有子二代以及之後的可以進行銷售,而且要拿到水産局的養殖許可證才行。目前他養殖的娃娃魚都是從朋友處訂購的,今後自己也想培育出種魚進行孵化。
娃娃魚一般都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對於水溫也有要求。謝次勇是怎麼解決的?
“我打了80米的深井,用流動的井水飼養娃娃魚。”謝次勇説,他還打算建一個魚塘,用養過娃娃魚的水養一般的魚,這也可以節約水資源。
“養娃娃魚一定要細心,勤觀察。”謝次勇説,娃娃魚從大到小都是吃的紅線蟲、小蝦,然後是魚。有些娃娃魚很會搶食,這就需要照顧到那些弱小的娃娃魚。同時,每半個月還要清洗一次飼養環境,必須用刷子刷一次。
成立合作社 帶動100余戶農民增收
據了解,謝次勇飼養的娃娃魚不僅在自己開的農家樂和基地銷售,最主要在成都雙流進行銷售,去年成功銷售出上萬條。一條娃娃魚大概六七斤重,而每斤賣到120元到150元。
為了幫助當地村民增收,謝次勇成立了娃娃魚合作社。合作社採取資金或土地入股等形式,由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上百人。基地採取全資代養或傳授技術自養的形式帶動德陽周邊群眾參與野生娃娃魚養殖。
“我養了2000條娃娃魚。”高坪鎮水磨子村村民張英松不僅在基地投資養娃娃魚,還是養殖基地領工資的管理員。“我也是看到效益好,我才做的,到目前已經投資了8萬元。”
張英松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著娃娃魚,看到娃娃魚一天天的長大,是他最大的期待。“一條20厘米長的魚,它都能吃掉。”張英松指出一條條近一米長的娃娃魚,語言間透出一點興奮,“吃完後,一週它都不用再吃食了。”
娃娃魚:學名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是農業産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大鯢是一種食用價值極高的動物,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含有優質蛋白質、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極高,被譽為“水中人參”,在中國香港、台灣及東南亞市場上被視為珍稀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