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價多高,怎麼補,多餘的玉米該去哪兒?

三農 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2016年03月08日 09:5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張叢

  3月6日,在全國政協農業界39組討論會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拿起話筒:“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要把這個原則落實好,需要有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可行的具體政策方案。”

  這一話題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的注意,他説,“價補分離”指的是政府不直接入市收購農産品,而是制定目標價格,再將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直接補貼給農民。我國自2014年起,已從東北地區的大豆、新疆地區的棉花開始,率先改革托市收購制度,並試點目標價格制度,政府不再直接入市收儲,而將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補貼給農民。“玉米去庫存,要防止輪休和休耕過程中的非農化、非糧化傾向,大力推進規模經營,使農民從規模經營中獲得利益。”

  柯炳生接著説,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對現有的玉米過剩庫存,有準確的統計和分析,不可盲目擴大。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取消農産品的保護價格收儲政策,國家不再出於托市的目的進行收購儲藏,把現在所有的用於保護價格收儲政策的財政支出額度,轉變為農民的直接補貼。與此同時,一方面要處理好現在過剩問題,另一方面也不能損害未來的生産能力,從根本上提高農民收入和競爭力。

  話音剛落,身為企業家的全國政協委員、正大集團副董事長楊小平搶過話筒:“從企業的角度講,玉米去庫存問題需要國家進行組織方面的創新,要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優勢。現在不僅要講國內的供需關係,更要講國際的供需關係,通過統一戰線把我們的玉米銷到國際市場。充分發揮政府、學者、企業家的合力,注重發揮科技進步和政策力量,大力發展規模經濟,扶持龍頭企業,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霍學喜插話説:“我們可以研究借鑒美國農業區域管理辦法,改革我國農業區域化管理體制,依託自然資源稟賦和生態適宜區,分區域依據不同特點制定和整合有差異性、針對性的財政、信貸、保險、技術等農業政策包。”

  無獨有偶,在民盟界分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也對此提出了建議。他提出,要通過立法或出臺政策,對非配額管制的大麥、木薯、DDGS(玉米幹酒糟及其可溶物)、高粱等大宗農産品進口也要加強管控。此外,政府要引導和倡導玉米主糧化,在優化和改善人民的膳食結構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脅迫。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