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四川海歸返鄉打造“水果王國” 帶動群眾致富

三農 四川新聞網 2016年02月24日 16:5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隆冬下霜的早晨,瓦楞邊、枯草上、山野間白皚皚一片,田裏的淺水處也結上了冰,當大家還依存在溫暖的被窩時,卻有一個身影早已走進地裏,掄起鋤頭打窩、放苗、培土、覆膜,為打造美麗的“水果王國”,起早貪黑。

  他,就是返鄉創業的越南“海歸”文含君,2015年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華光鄉租地500余畝,種植柑橘、蘋果、梨、桃、棗等優質水果近10余種。目前,對於自己所構建的“水果王國”,文含君將土地劃分成3個區域,套種見效快的農作物,放養家禽,高效利用土地資源,以短養長。

  出國到模具廠打工 手指被打斷僅僅休息6天

  現年41歲的文含君,出生在西充縣最偏遠的鄉鎮華光鄉,緊鄰南充市雙河鄉。剛剛踏出校門的他,便搭乘南下的列車,趕往沿海打工。隨著打工浪潮,文含君轉戰深圳、北京,並遠赴越南等地。經過20多年的辛苦奮鬥,為自己賺得了資金資本和生活閱歷。

  1991年夏天,還是懵懂少年的文含君隻身一人外出打拼。漂泊在外,生活讓他遍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打工真的很辛苦,我手指打斷時,只休息了6天。”文含君回憶道,1997年7月份,自己在潮州市一模具工廠上班時,由於貨期緊,需要長時間加班,沒有休息好,人很疲憊。

  一天中午,在機床上進行石膏模具刨平操作過程中,稍一打盹,文含君右手食指被打斷,經過簡單包紮後,在家裏僅待了6天,便又帶傷上班。“那時工資高,哪舍得耽誤時間,多耍一天,就少掙一天工資。”

  因身體原因回國 與家人離別10年後再相聚

  1998年,是文含君最開心的一年,工作、生活環境都很好。經過近10年的拼搏,文含君由一個模具學徒蛻變成了一位技術過硬、領導能力強的公司主管。

  “一次領到8000元的現金,高興得不知道該把錢放哪。”文含君笑容堆滿了臉龐,那一夜,他把錢數了又數,整晚沒有睡著。第二天,把錢全部寄給了在家種地的父母。成為白領的他並不滿足,想去國外淘金。那是2001年秋天,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遠赴越南。

  “國外的收入比國內高很多倍。”文含君回憶起來很是興奮,在越南胡志明市平陽做高級主管,這一幹就是近10年時間。他説,本來還想繼續幹的,但由於自己身體原因,需回國治療。

  2009年2月,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加之飲食沒有規律,造成了內分泌失調並産生便秘,進而造成身體其他病變。“實在無法堅持下去,也想回家了。”他説,帶著多年的積蓄和病體回到西充老家,購置新房與家人團聚。回到家裏,文含君回國後,想到最多的是在家鄉創業,帶動鄉親致富。

  聘用人力整治土地 購買5個品種種植8000余株柑橘

  2015年10月,文含君經過多方考察,最終決定搞優質水果種植。“搞農業遇到的困難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文含君説,僅僅整地這一環節就讓他差點吃不消,幸好能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很多地塊,挖機根本就去不了。”文含君説,為了成片、規模化栽植,他聘用人力將200余畝荒地平整成大塊土地。2015年12月中旬,文含君終於將華光鄉李家灣、任家戶、老君觀等地塊翻整成型,心裏無比激動,迫不及待地從外地精心購買了5個品種的柑橘8000余株,看到粗壯的幼苗,他心裏感覺到絲絲甜意。

  時值寒冬臘月,柑橘幼苗需儘快栽植,擺在文含君面前又一個難題:從哪找人栽植?讓他剛剛好點的心情有些低落了,這讓他徹夜未眠。12月23日天剛濛濛亮,他顧不得外面寒風刺骨,路面起霜濕滑不也,騎上摩托急匆匆地從縣城趕往華光鄉組織人員栽植幼苗。

  文含君堅定地説,打工那麼苦都過來了,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擋他創業的步伐。 “幹一行,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實現夢想。”他説,自己打工20年,就只幹過模具這一行,沒幹過別的。他相信,只要專心搞水果種植,加上有家人的支持,他就一定能打造出美麗的水果王國。

  講述創業藍圖 以短養長打造“水果王國”

  “我從小就喜歡栽果樹,夢想有自己的果園。”文含君説,他小時候發現路邊桃樹苗,就移栽到房前屋後,老屋周圍栽滿了桃樹、梨樹,山坡上還種了300余棵核桃樹。

  文含君講述了創業藍圖,他的“水果王國”將以柑橘為主分期打造,現已栽植柑橘“春見”500株、“清見”500株、沃柑1000株、大雅1000株、愛媛500株、晚熟血橙4700株,春節後還將栽植梨樹、蘋果、蜜棗、獼猴桃、草莓、香桃等水果,預計四年後就能看到“水果王國”。

  “要想實現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文含君説,他將採取“以短養長”辦法,綜合利用土地,分期完成。目前,自己將土地分成3個區域,套種見效快的農作物,放養家禽,高效利用土地資源,以短養長。

  為了構建自己的“水果王國”,文含君拿出300畝整理好的土地劃作種植區,套種小麥、油菜、大豆等農作物,既可增加經濟收入,還能減少雜草生長,控制勞力成本;再拿出100畝用作養殖區,散養雞鴨鵝,地裏的雜草是搞生態養殖的最好飼料,家禽糞便又成為了土壤最好的有機肥料,這樣的有機循環,既可以節省養殖的飼料成本,又節約了肥料、農藥開資;把剩下的100畝作為科研區,他已于農科所達成協定,將整理好的土地作為制種基地,比種植普通作物經濟效益更高。

  文含君説,回鄉創業也需要增加收入、帶富群眾。群眾就近在果園上班,用工最多時,一天可以多達30余人次,每天工資支出近2000元,加上土地租金,已支付給附近群眾30余萬元。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