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一號文件釋放信號 農村金融市場成藍海

三農 新華網 2016年02月19日 08:4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2月17日電(記者 汪文品)正月裏,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溪口鎮的和村沂源河邊的魚池又開始熱鬧起來,標準化親本魚池、孵化池、養殖池、廢水處理池等設施一應俱全,53歲的徐金開正在著手擴建自己的農業生産基地,“年前建設資金一時間出現短缺,幸虧在12月底獲得微貸部的90萬貸款,我才有能力建這麼大的養殖基地。” 徐金開口中的90萬元屬於“商易貸”,是屯溪農村商業銀行微貸事業部小微金融服務的主要措施之一。截至目前,安徽省農商銀行全系統信貸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10607戶,貸款餘額204.63億元。早在2014年底,安徽省便成為全國首家全部完成農村商業銀行改制的省份。數據顯示,全面完成農商銀行改制工作一年來,全省農商銀行各項貸款餘額達4482.89億元,其中涉農貸款餘額3188.72億元,佔全省農商銀行貸款總量71.13%。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地向農村傾斜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記者獲悉,推廣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房使用權、水域灘塗使用權、農業訂單、商標使用權等擔保方式,降低貸款擔保門檻,是安徽省正在大力試點推行的。“貸款方便,幾個工作日到賬,一次授信後農民完全根據自己需求取用資金。”屯溪農村商業銀行業務管理部的章勍説,她的客戶貸款額度年年增長,客戶的家庭農場規模也不斷擴大。

   如今,國家的金融政策非常支持“三農”發展,但涉及到執行層面常讓農民惆悵。江西省景德鎮浮梁縣江村村民張樹告訴記者,“有時家庭農場資金短缺,專程去市區商業銀行辦理一筆80萬元的貸款卻要幾個月才能到賬。”在邊遠貧困地區,銀行出於成本的考慮,設立的網點相對較少。

   作為紮根“三農”的金融機構,農商銀行系統始終堅持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不動搖。“我們始終推動轄內農商行保持定力,堅持‘三農’市場定位,制定普惠金融三年發展目標。”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陳鵬認為,要主動應對政策、經濟、技術、客戶需求和市場競爭等方面的變化,更需要走到百姓中去。目前,安徽省全省農商銀行營業網點數量3062個,佔全省銀行業網點總數的40%以上,助農取款點6759個,基本覆蓋全省所有鄉鎮和行政村。如今,農村金融的創新,已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作用。

   記者春節期間走訪黃山市多個區縣時發現,部分鄉村老年人群體仍然堅持用存摺到金融機構網點辦理業務,而“60後”到“90後”人群則普遍使用網上銀行和手機終端産品。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到,要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範發展。對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現在農村金融確實面臨很多新情況,農村縣域的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元化,金融産品也越來越豐富,金融的創新速度也非常快,其中特別提到了互聯網金融。 在安徽省黃山市,當地農民不僅享受了貸款政策,貸款還能“足不出村”。

   2015年1月安徽省首個無網點、無櫃臺、無財産擔保的移動互聯網金融産品——“社區E銀行”上線,通過用手機就能享受金融、電商、信息等服務。 “許多農民、小商戶都在使用智慧手機,‘社區E銀行’前景很好。”屯溪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徐明奇説。打開客戶端,點擊貸款選項,根據提示操作,簡單方便,信貸信息、還款計劃、交易明細一目了然。此外,平臺的上線商家還提供各類産品和服務,基本實現衣食住行的全面覆蓋。

   一直以來,農村金融的痛點在於“風險大、成本高、不敢貸”,銀行在無抵押無擔保的前提下,主動放貸的意願不大。農民對貸款成本異常敏感,農村金融市場“微利”也影響了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怎麼破解?安徽省從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改進客戶服務方式、健全營銷服務網絡和加強金融産品創新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這些瓶頸問題,讓資金徑直流向農業、農村、農民。

   2015年12月28日,安徽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運營,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戶提供信貸擔保,這也是全國範圍內成立的首家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今年要推動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正式建立並開始運營。這一系列財政支農機制將增強金融貸款對農業投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要求銀行支農”向“銀行要求支農”轉變。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