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土家妹子的生態養殖産業鏈——
從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沿著山路驅車一個小時,來到大山深處的大房坪村一組,在一個學校舊址改建的廠房裏,土家妹子葉海燕精心培育7萬多只鵪鶉,不僅帶來了年利潤數十萬元的經濟效益,還帶動了當地的生態産業鏈發展。
瞞著家人借款20萬養鵪鶉
大年初二早上7點,葉海燕就在廠房裏打理著鵪鶉,為了方便喂養,剛剛過去的除夕夜她都是和丈夫在飼養棚裏度過的。
葉海燕養殖鵪鶉的廠房有約10畝的養殖區域,長江商報記者現場看到,周圍群山環繞,兩個大養殖棚裏,鵪鶉們吃得正歡,廠房背後一邊是飼料加工區,一邊是糞便處理區。
葉海燕告訴記者,以前在漁洋關鎮蒿坪板橋衝村的時候,經常看見親友從農村買土雞帶到城市,漸漸地,她便萌生出創業想法,可惜家人並不支持。然而她決心已定,偷偷找朋友借了20萬元建場。一開始是嘗試養雞,之後一次偶然,到江西一家鵪鶉養殖場考察,回家後便轉向鵪鶉養殖。
談到創業過程中的困難,葉海燕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當地的一次“停電危機”著實讓她揪心了一回。
去年7月,突降的強雷暴雨天氣造成漁洋關鎮蒿坪近3000戶客戶斷電,因為機械停運而不能照明保持恒溫,空氣也無法流通,養殖棚裏的鵪鶉出現死亡跡象,葉海燕一邊把死掉的鵪鶉撿出棚,一邊急得直掉淚。還好五峰縣供電公司及時送來了發電機,雖然不能滿足全場的用電,好在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經歷過這次風波,葉海燕有了危機意識,對養殖場做了調整,還聘請了江西的一位鵪鶉養殖專家常年駐紮在廠內。如今,在她的精心經營下,鵪鶉養殖數量達到6萬多只,還有1萬多只幼苗,不但收回了成本還清了借款,其鵪鶉系列産品在市場也是供不應求。
投資100萬開展綠色養殖
葉海燕笑著説:“俗話説:要吃飛禽,鴿子鵪鶉。鵪鶉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能做補益藥膳主料。市場越來越大,我們也越來越有信心。”
“我們考察的鄭州一家鵪鶉養殖場規模達到70萬隻,飼養大棚就有20多個,工人15個,一個上午撿鵪鶉蛋就可以撿幾百個。”通過學習養殖技術,如今,葉海燕認為自己的養殖場也在向這個規模靠攏。她介紹,集約型生産後,目前養殖場每天産鵪鶉蛋900斤,年利潤達到了幾十萬元,産品輻射宜昌、恩施、四川和荊州等地。
産量穩定後,下一步,葉海燕考慮的是綠色養殖和深加工發展。她介紹,每天的鵪鶉糞便有近兩噸,以前苦惱沒有合適的化解方法,一直都是送給周圍的農戶種茶或者種玉米蔬菜等。去年他們投資100多萬引進了一批糞便烘乾設備,糞便加工成上等有機肥後銷往全省各園林、蔬菜基地,如今僅糞便這塊,一噸就可以賣到1400多元,年總收入280多萬元。
因為相關産業的延伸,需要快遞物流、飼料加工、産品包裝等,她除了聘請十多名正式員工,每年還為村民提供近百個兼職崗位,讓村民不用出遠門也能打零工。
談及新一年的計劃,這位土家妹子對自己的創業夢充滿了信心,她表示,在銷售渠道上,將會開拓網上旅遊食品市場,並結合當地的柴埠溪大峽谷的旅遊資源優勢,開發精品加工,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俗話説:要吃飛禽,鴿子鵪鶉。鵪鶉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能做補益藥膳主料。市場越來越大,我們也越來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