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職業農民”奔小康

三農 光明日報 2016年02月11日 22:1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雖在隆冬季節,延慶“北菜園”有機蔬菜大棚內依然生機一片,蔬果已然成熟待採。資料照片

  最近,一篇題為《一到春節買菜就犯愁》的文章在互聯網上流傳。而在家住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民旺園社區的孟大媽看來,過年買菜並不是什麼難事。她家廚房裏,紅番茄、綠油菜、糙土豆、嫩蒜苗,各種新鮮蔬菜一應俱全。孟大媽説,這些都是從網上訂的“北菜園”有機菜,上午從延慶“出土”,下午就送到家了。

  2月4日,立春,京畿大地幹冷而蕭瑟。記者趕往北京市氣溫最低的延慶區,探訪北菜園農産品産銷專業合作社。一進康莊鎮小豐營村,大棚一座連著一座,在寒風中挺立。走進一間蔬菜包裝大廳,滿眼都是“綠油油”“紅艷艷”“黃燦燦”“水靈靈”。三十幾位女工正忙碌著,一箱鮮嫩的奶白菜在她們的手裏,轉眼就變成了幾十個小包裝。

  北菜園合作社的&&人名叫趙玉忠,他是全國勞動模範、北京市人大代表,也是地道的延慶農民。老趙介紹,年輕時學馬列著作,當時就産生了一個夢想——盼著農民有朝一日也能成為産業工人。後來,就把一輩子交給了這個夢想。

  以前,延慶農民在漫長的冬天往往無事可做。如今,一到農閒時節,附近村鎮的農民都來北菜園做工。在恒溫二十多度的條件下幹活,不用吃苦受凍,一個冬天收入就能過萬元。

  “別看掙得不少,需要付出的敬業心也不是一般的。”合作社負責有機蔬菜銷售的經理張春乾手指著墻上密布的管理標準介紹,“就説保鮮膜上這些小小的貼紙吧,我們要求必須垂直粘貼在一條直線上。”

  趙玉忠隨手拿起一包廣東菜心,指著上面的二維碼請記者“掃一掃”。輕點手機,面前這包蔬菜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依靠名為“農場雲”的智慧系統,“北菜園”的客戶可以通過廣泛分佈的攝像頭時時查看蔬菜從播種到收穫的全過程,實現有機蔬菜全程追溯。

  在“北菜園”,擁有最高指揮權限的,是趙玉忠的手機。依靠“互聯網+農業管理”的整套系統,老趙不管身在哪,都可對一切數據瞭如指掌,輕鬆實現“遙控指揮”。

  趙玉忠領著記者走進一個大棚,馬上有人搬出一箱無菌服裝——在“北菜園人”的心中,土是最乾淨的,土地是最值得敬畏的。進入菜地以前,所有人必須穿上鞋套和白大褂,把自己“包裝”得乾淨而嚴實。

  菜地裏,一排排櫻桃蘿蔔令人垂涎。合作社辦公室主任王立敏走進地裏,拔出幾顆蘿蔔分給大家,她自己把其中一顆蘿蔔往身上蹭了蹭,就吃了起來。“我們有300多個棚,其中200多個連生物農藥都不打。”老趙邊嚼著蘿蔔邊自豪地説。

  資料顯示,近年來北京棚室蔬菜作物病蟲害較為偏重。不打生物農藥,靠什麼防蟲害呢?

  “靠‘天敵昆蟲’!”趙玉忠帶記者走進另一間管理更為嚴苛的大棚。記者親見了“天敵昆蟲”養殖的全過程——生産車間裏,一邊養的是煙盲蝽、花瓢蟲等益蟲,一邊養的是蚜蟲等害蟲。工作人員從玻璃瓶中取出佈滿瓢蟲卵的葉子,再用膠水粘到卡片上,一張瓢蟲卵卡就製作完成。

  “我們這兒就像個益蟲養殖場。生産‘天敵昆蟲’,先得養害蟲,益蟲在這裡吃我們養殖的害蟲,到了田地裏,就能自主發揮能量了。”合作社負責“天敵昆蟲”養殖的經理張紅艷從旁介紹。

  在實驗室一樣的昆蟲生産車間操作的,竟也是地地道道的延慶農民。如今,這裡已建起4000余平方米的廠房,建成三條“天敵昆蟲”生産線,産量最高時每天可生産“天敵昆蟲”4000萬頭,直接滿足4000畝地的防治需求。在老趙的帶動下,北菜園合作社所在的康莊鎮,已成為延慶區乃至北京市現代“職業農民”最為密集的區域。

  “習近平總書記前幾天上井岡山看望慰問老鄉,專門指出,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真是説到咱農民心坎兒裏了。”趙玉忠滿懷憧憬地説,“我盼著,京郊的農民將來都能靠‘職業范兒’奔小康,咱們的農業、林業生産也能反哺環境。”

  (本報記者 張碧涌 董城)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