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萊蕪市萊城區高莊街道明利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社長陳明利,從2007年以來帶領周邊200多戶農民社員悉心鑽研大棚有機蔬菜種植技術,已有14個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蔬菜産品陸續銷售到全國8個省份20多個地市。他帶領社員抱團創業致富,合作社成立8年多來,已累計向社員分配盈餘130多萬元。
充分利用空間——
創新“陰陽大棚”效益翻番
1月17日,記者在明利蔬菜合作社看到,一個個高端大氣的蔬菜大棚綠意盎然,徜徉在大棚裏,給人一種溫潤如春的感覺,幾十個社員正在大棚裏忙碌着。
“通過這些年種植大棚蔬菜積累的經驗,我發現這菜也和人一樣,人分男女,菜也分陰陽,黃瓜、西紅柿是喜溫的,像芹菜、菠菜等是喜陰的,這樣我們就設計了這種陰陽大棚。”合作社社長陳明利指着一座大棚的北墻説,“你看,原來的時候大棚背面的地塊由於後墻遮陰常年閒置,浪費了土地覺得很可惜,幾年前我們就在大棚的北側,通過共用後墻增加了一個同長度但採光面朝北的大棚,形成了一個連體的陰陽棚。”
和土地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陳明利,深知土地的“金貴”,為不浪費一分一毫的土地,陳明利琢磨出了這種陰陽棚。“陰棚一年種植四五茬蔬菜,和陽棚相比賺錢更多。去年7月份,我們在陽棚種植了一茬甘藍,收入2萬元,陰棚裏種植了一茬芹菜,收入5萬元多。”陳明利説,“高標準建設這樣一個“陰陽棚”,需要投資20多萬元,但是一年就有10多萬元的收入,兩年就能收回本錢,而這種陰陽棚用20年沒問題。下一步,我打算把每個陽棚都建成陰陽棚。”
呵護就有回報——
“56種蔬菜像是56個孩子”
在合作社,陳明利把種植的56種蔬菜當成孩子來看,已不是什麼秘密。
“俺們社長經常教育我們,每一種蔬菜都好比是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習性,只要細心照料,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因此,受他的感染,我們每個社員只要一進入大棚,都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小心翼翼地呵護每種蔬菜,這麼多年,我們也確實嘗到了真情付出的甜頭。”社員丁玉安説,“你看,這是我們學習社長針對種植各種蔬菜的感悟寫成的田間日記。”他拿着一個寫滿了字的小本子讓記者看。
“像入冬快變冷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準備棉襖、棉褲,蔬菜也一樣,也怕冷,也得提前準備。”陳明利隨手抓起一顆翡翠一樣綠的芹菜説,“把蔬菜當孩子來養,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那麼簡單,眼下正是芹菜苗生長的關鍵時期,就像小孩一樣需要大量營養,這一時期需要保證芹菜的養分供給,同時控制芹菜長高、長大,這樣才能讓芹菜充分吸收營養,從而保證‘長大後’有良好的口感,這就需要社員在溫度、濕度、施肥方面都要格外用心。”
“現在,帶着感情種蔬菜的觀念早已根植大夥的心裏了,這麼多年,多虧了社長給我們手把手傳授管理經驗。”社員何美英笑着對記者説。
誠信種菜——
物理防治讓消費者更放心
“蔬菜都有自己的上市節令,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收穫都有規律,要尊重規律才能夠種出高品質的菜、健康的菜。”談起多年的種菜經,陳明利這樣對記者説。“現在我們全年56個蔬菜品種,基本上是以生産應急、時令蔬菜為主,我們提倡老祖宗的傳統辦法,什麼時候吃什麼時節的蔬菜,那是最健康的蔬菜,那些反季節蔬菜儘量少吃。”
在搞好時令蔬菜大棚種植的同時,合作社更加重視消費者關注的蔬菜品質問題。“我們用的是一瓶600多元的低度生物藥物,推行綜合物理防治,殺蟲燈、粘蟲板、防蟲網都是我們一直採用的護理方法,再就是,在蔬菜還沒生病時我們就着手開始防治。”陳明利表示,“種蔬菜要講誠信,種讓大家信得過的放心菜、良心菜,才能把事業乾大幹長遠,國家明令禁止的藥品我們合作社一律不用,在這方面我們堅持從源頭抓起,依靠自己的農資站打入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