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海南昌江:好政策拓寬致富路

三農 經濟日報 2016年01月20日 09:4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泥土路變水泥路,貧困戶住新房,40多戶農民當蠶農……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片石村的改變,讓村民林興華感慨不已,“多虧了政府的扶貧好政策,帶領我們走上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片石村是昌江貧困人口較多的村莊之一,地處乾旱區,2014年人均純收入僅3000元。2015年,昌江在片石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完成危房改造30戶,硬化村道8400多米;引進企業參與扶貧,發展桑蠶産業,40多戶村民養起了蠶;成立和牛養殖合作社,發展和牛養殖。

  “種桑養蠶、養和牛,這些産業都是政府出資。”片石村第一書記王梓林説,政府出資幫村民建起了38間蠶房,並從農民手中租得低産甘蔗地,改造成桑田,種植桑樹500畝,扶持村民發展桑蠶産業。此外,政府還扶持44戶貧困戶養和牛,每戶補貼3.2萬元用於購置4頭母牛。

  林興華是片石村的貧困戶,全家5口人,2014年家庭年收入不足萬元。在政府的幫扶下,他種了18畝桑樹、建起了90平方米的蠶房。“2015年賣了5批蠶繭,賺了1萬多元!”林興華高興地説,政府引進企業幫扶,公司負責提供蠶苗、技術指導和回收蠶繭。“我們放開手腳養蠶,不用愁銷路。今年桑樹都長大了,可以養更多蠶,收入會更高。”

  昌江縣委書記林東説:“老百姓富了,證明我們扶貧的路子是對的”。他説,昌江縣委、縣政府經過研究,決定以實施産業扶貧、基礎扶貧、旅遊扶貧、教育扶貧、精準扶貧“五大扶貧”為抓手,決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林東表示,在産業扶貧方面,昌江突出抓好“三個升級版”。一是品種升級,引進品種新、産量高、效益好的新型産業;二是技術升級,注重對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實現産業效益最大化;三是合作方式升級,以能人帶動、公司+農民、入股進社等模式,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或資金入股。目前,昌江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80家、農業協會6個、家庭農場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聯合體36個,共入社農戶3000戶,輻射帶動農戶1萬戶。合作社社員年人均純收入1.38萬元,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近84%,農民合作社成了農民增收的強推器。

  在基礎扶貧方面,昌江縣著重完善農村特別是貧困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共安排資金1631.5萬元,支持貧困村建設道路13條等,大大改善了貧困村莊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此外,昌江縣還實行“領導包村、單位駐村、幹部幫戶”的扶貧工作責任制,2015年共有包括“四套班子”在內的464名副科級以上幹部與625戶減貧戶結成幫扶對子。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