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王愛軍返鄉創業 帶領鄉親家門口致富

三農 山西農民報 2016年01月15日 15: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盂縣孫家莊鎮禪房村王愛軍的記憶中,父母省吃儉用,為了學費向村裏人東拼西湊的情景歷歷在目。

  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人所做的一切,村裏人的相助,王愛軍一直銘記在心。高中畢業時,20歲的他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決定和父母一起承擔起家庭重擔,他毅然裹起行裝,到外地開始了打工生涯,當起了小工。

  經過幾年努力,王愛軍小有積蓄。他看準汽車運輸的行當,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後來又把本村閒散的年輕勞力集中起來,成立建築公司,四處承纜工程項目。從跟著別人打工,到帶領村裏人創業,王愛軍給鄉親們帶來的不僅是收入的增長,還有那種敢想敢幹的勁頭。

  2007年,王愛軍發現盂縣蔬菜市場供不應求,於是有了利用本村土地資源發展設施蔬菜的想法。原本幹得有聲有色,突然之間要轉行,家人在這件事情上極力反對。

  當時的王愛軍32歲,有近60萬元存款。他知道,家人一致反對是怕多年辛苦攢下的積蓄打了水漂。

  王愛軍知道風險對他意味著什麼,可他更多的是看到了希望,“如果辦成這件事,村裏人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經過一年的市場考察,王愛軍的創業信心更加堅定。他聯合本村5戶村民成立了盂縣鑫升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承包本村50畝土地。投資105萬元建成了20畝高標準、大跨度日光溫室,並在2008年10月底全部投入生産。次年年初,他們種植的第一批設施蔬菜順利上市。

  2009年7月底,合作社種植的20萬公斤蔬菜上市,銷售收入達到45萬元,純收入20萬元,同時安排本村閒散勞動力15人。當年的村民大會上,王愛軍提出了擴大溫室規模的建議,合作社成員一致贊同。他們又在緊鄰的石輝坪村流轉土地150畝。9月底,新增的80畝日光溫室也建設完工。

  就在王愛軍和鄉親們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蔬菜大棚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暴雪襲擊。溫室一夜間全部垮塌,當年引進的草莓、西瓜等38個品種的幼苗被凍死,合作社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80萬元。

  不等雪停,王愛軍就帶領員工開展自救。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不到2個月的時間,大部分溫室再次投入生産。

  早在溫室建設初期,王愛軍曾在當地農村信用社爭取到10萬元創業貸款。合作社有了收益後,王愛軍和合夥人當即把貸款和借債還清。憑藉良好的信貸記錄,災後的溫室重建中,王愛軍很快又貸到了款。

  重建所需的設施,來自山東一家廠商,這家廠商正是溫室初建時的設備供應商。他們對王愛軍印象深刻,不僅以優惠價格售予他自動卷簾機,微噴灌節水系統等設施,還與他交流了嫁接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的新技術。

  2010年8月,王愛軍把合作社改製成山西溢盛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按照市場化模式進行運作,原本合夥出資的農戶成為股東,合作社的農民轉變為企業員工。2011年,他從中國農科院鄭州研究所引進“中油桃12號溫室油桃栽培技術”。2012年栽下的油桃樹,當年就挂了果。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年收入已達200萬元左右。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