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昨天淩晨,即墨鰲山衛街道神湯溝村近百條小漁船,紛紛出海進入捕撈季,經過4個小時的海上作業,拉回今秋第一船新鮮海蠣子。漁民介紹,因為今年沒有自然災害發生,所以海蠣子格外新鮮,一條小漁船平均一天就能收穫3000斤以上,目前新鮮的海蠣子已經陸續上市,到11月下旬將有大量海蠣子上岸,價格基本與往年持平。
4小時收穫3000多斤
“捕獲海蠣子,一般都是淩晨出海,要趕到退潮時才能上岸,這樣有利運輸。”昨天一大早,即墨鰲山衛街道神湯溝的幾十條小漁船,紛紛駛向自己的養殖區,開始忙著收穫海蠣子。50多歲的漁民老于特意換上一件加厚棉衣,駕著小船在鰲山灣北部海域下錨,開始撈起海面上的養殖浮標,隨著一根根養殖繩浮出海面,長在繩子上的海蠣子,一串串地被拉到了漁船上,短短一個小時就收穫了上千斤。
“這一根兩米多長的繩子上至少有10多斤海蠣子,回家摘下來經過處理,就會拉到市場銷售。”老于介紹説,別看這捕獲海蠣子簡單,每天同樣的動作要重復做300多次,也是非常消耗體力的工作。從淩晨5點到上午9點多,一共4小多小時,拉回大約3000多斤海蠣子,一條小船每天的捕撈作業,都是由一個人完成的。記者了解到,從昨天開始,神湯溝的海蠣子正式收穫,到11月下旬,近百條小漁船每天都會收穫大量海蠣子。
年産海蠣子近千萬斤
昨天中午,在神湯溝海灘上,潮水剛剛退去,當地的漁民就來到海邊,開始從漁船上分揀起海蠣子。記者注意到,近百條小型漁船上,都裝滿了剛剛上岸的海蠣子,沒有經過處理的海蠣子儘管看上去並不是太美觀,但這幅豐收的景象,還是讓人感覺到了一股新鮮海蠣子的味道。“進入11月後,正是蠣子開始成熟的時候,搶先進入市場的蠣子往往在價格上能佔優勢。”神湯溝村委幹部介紹説,他們村近百條漁船,基本上都在養殖海蠣子。每年進入冬季,就是海蠣子最肥的季節。而在青島沿海,神湯溝村是最大的海蠣子養殖基地,僅這一個海蠣子養殖專業村,每年的産量就達到了近千萬斤。
帶殼海蠣子每斤1元多
“今年的蠣子價格與往年差不多,帶殼的1元多,但經過分揀處理後,拿到市場上價格就高出好幾倍。”當地漁民介紹,這幾年的海蠣子價格基本都差不多,每年有漲有跌也算正常。今天剛剛打上來的海蠣子,帶殼的批發價每斤一元,而純肉的海蠣子每斤10多元。算算賬,8斤帶殼的海蠣子出一斤純肉,加上脫殼等人工費,一點都不貴。
昨天下午,記者在即墨幾處海鮮市場上發現,已經有不少新上岸的海蠣子出售,經過處理清洗的帶殼海蠣子,一般要價每斤8元左右,而蠣子肉則高達每斤12元左右。據了解,從現在開始到明年5月,即墨許多漁民的主要工作,就是每隔三天出海一次,打回3000多斤海蠣子,經過處理,有的直接讓海鮮商販收購運到各大市場銷售,也有的脫殼後將純肉賣到了飯店等場所。
放進扇貝殼引來蠣子苗
“放養海蠣子,成本低,但有風險,如果遇到颱風或病災,就會大大減産。”神湯溝村漁民介紹,他們村養殖的海蠣子,都是採用筏式養殖。這種養殖方法説起來很有意思,漁民按照每年的天氣和海水溫度推算,在7月1日前後,就開始將設備下海了。首先要在一根長約兩米左右的粗繩子上,拴上一些完整的扇貝殼,然後將長繩放進海水裏。等到一個月過後,漁民提起繩子就會發現,扇貝殼的表層已經粘滿了小小的海蠣子苗。“到了初冬季節,海蠣子已經初長成熟,這時候漁民就可以收穫一些海蠣子了。”據介紹,這些海蠣苗可都是純野生的,因為海蠣子喜歡在扇貝殼上生長,7月1日正是野生海蠣子大量繁殖的高峰季節。所以這時候放養殖繩,大量的海蠣子苗,會很快隨著海流佈滿扇貝殼。收穫海蠣子與其他海鮮有些不同,它的收穫時間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份,一直有海蠣子苗不斷粘在扇貝殼上,這樣漁民收穫海蠣子的時間也會很長,到12月前後,則是海蠣子大量成熟,也是最肥的時候。
養殖海蠣子一年賺10萬
“目前在即墨沿海養殖各種海産品的,比出海捕撈的還要多,養殖業的發展是即墨海洋資源的重要亮點。”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漁民海上養殖數量的增加,在即墨沿海,原來沒有養殖的海鮮也不斷上市。像蠣子、海虹、扇貝和蛤蜊,也幾乎一年四季不斷線。另外,現在海上養殖業呈現多元化形勢,像龍須菜和鼠尾藻,作為海上特色養殖,也已經開始在即墨海域成功養殖。
“雖然海蠣子的價格低,但産量很高,平時累點,算起來比出海強多了。神湯溝村委負責人介紹説,他們村一大半漁民都在進行海蠣子養殖,最多的一戶漁民一年養殖1萬多根蠣子,年收入至少10萬元。隨著養殖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漁民改行搞起了養殖,因為養殖比傳統出海捕撈要賺錢。據介紹,除了海蠣子養殖外,在即墨鰲山灣海域,還盛産扇貝。
一名漁民介紹説,剛開始搞海上養殖時,感覺不是很樂觀,總覺得養殖沒有出海直接。但去年底,他的8畝扇貝喜獲豐收,算算賬:一年下來收穫兩季,收入在10萬以上,比出海一年高了一倍還多。
鰲山灣適合海蠣子生長
“今年大約放養了1萬根蠣子,至少能收穫10萬斤。”養殖戶馮丙雪是當地有名的海蠣子養殖專業戶,每年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海蠣子養殖管理上,就等著初冬時節開始忙著收穫了。老馮介紹説,進入11月份後,只要風浪不大,在村北側的海灘上,都會看到一船接著一船的海蠣子運上岸。為了增加知名度,神湯溝的海蠣子目前註冊了商標品牌,許多飯店和海鮮商,每年都指名要神湯溝的海蠣子和其它養殖海産品。
“神湯溝海蠣子養殖歷史,早在近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即墨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島的海蠣子養殖區主要分佈在膠州灣沿海、即墨鰲山灣、豐城等東部海域。而即墨是海蠣子養殖面積比較大的地方,主要以筏式養殖和地播養殖兩種方式。筏式養殖就是神湯溝漁民這種方式,是純野生的養殖方法,而鰲山灣特殊的地理位置,風浪小,水流平穩,很適合海蠣子生長,這種方法已經流傳了近百年。海蠣子以較高的營養價值、相對便宜的價格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喜愛。目前島城市面上銷售的海蠣子大部分都是當地養殖。
據介紹,目前,即墨已經形成了海參、對蝦、大菱鲆、仙臺魚、梭子蟹、太平洋牡蠣等6大良種養殖體系,改變以往以海參養殖及育苗為主的單一發展路子,計劃建設高值貝類增殖區、海珍品養殖區、藻類養殖區等重點特色區域,為海洋養殖業發展描繪藍圖。另外,對池塘參蝦混養、池塘蝦蟹混養、海上吊籠養參、海上吊籠養赤貝、岩礁池參鮑混養等健康養殖模式進行了實踐探索,構建起了多品種、多模式、多層次的全方位立體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