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眼下,正是葡萄大批量上市的時候,很多葡萄園都在愁着為自家的葡萄找銷路,批發、代售點、網絡、微信朋友圈……可謂是十八般武藝都使上了,可依舊還是發愁。
然而,位於臨海年坑村的牛頭山灘溪葡萄園,種植面積150畝,在整個台州來説,説大不是最大的,但説小也不小,除卻合作社外,就單個葡萄園來説,也算得上是屈指一數了。這樣的一個葡萄園,不批發一串葡萄,不送出一顆葡萄,就在葡萄園的倉庫中零售,仍然供不應求。買葡萄需預約、需排隊,這樣的現象在該葡萄園常常發生。
同是種葡萄,緣何一方如此炙手可熱,另一方卻如此發愁呢?牛頭山灘溪葡萄園的負責人馬東升給出了他的答案:創新,一切皆源於創新。
鋼鐵商人華麗變身葡萄種植戶
五年前,馬東升還是一個鋼鐵商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馬東升攜全家到牛頭山灘溪葡萄園游玩,被依山傍水的環境深深吸引,當他得知這個葡萄園經營不善,正準備轉讓時,便與人合夥競標,承包下了這個葡萄園。馬東升説,他雖是做鋼鐵生意,但他是農民出身,且家裏的親戚好多都是種葡萄的,因此,他對種葡萄並不陌生。
馬東升説,當時的牛頭山灘溪葡萄園的葡萄品質較差,不但酸,口感還難以下咽,即使送人,別人都不願意吃而整箱倒掉。“而且當時到年坑的路正在修,非常地不好走,根本上沒有人會到葡萄園來買葡萄。”馬東升説。
如何提升的葡萄的口感,如何建立自己獨有的銷售渠道,這成了馬東升思考的最重要的兩個問題。
葡萄品種、種植、銷售全面創新
獨闢蹊徑才能打響
馬東升説,他知道要怎麼使種出來的葡萄又甜又好看,可當他看到眾多的葡萄園即使種出又甜又好看的葡萄,卻依舊為銷路發愁的時候,他知道他必須要獨闢蹊徑,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這就需要從葡萄的品種、種植技術、銷售方式進行全面地創新。
創新品種
培育全國獨有的野山葡萄
馬東升説,當他接手葡萄園時,該葡萄園的葡萄有巨峰、巨玫瑰、夏黑、金手指、含香蜜5個品種。有一天,馬東升在葡萄園中發現了一種變種的葡萄,便突發奇想將本地山中的野葡萄嫁接在這種變種葡萄上進行培育。
真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嫁接後長出來的葡萄不但品相好,口感也好,馬東升為此葡萄命名為“野山葡萄”。據了解,這種野山葡萄顆粒似珍珠般大小,紫紅中帶粉,表面還敷着一層薄薄的白色果粉,糖度22度,皮脆,是可以“帶皮吃”的葡萄,堪當葡萄中的“桂冠”。由於野山葡萄只種植了7畝,産量少,卻又廣受市民喜歡,這種野山葡萄雖售價20元/斤,高出市場上的各種葡萄價格許多,卻依然供不應求。
創新種植技術
以原生態種植及口感為導向
馬東升告訴記者,目前,很多葡萄種植戶都以市場銷售為導向,為了産量高、品相好,都會使用膨大劑和催紅素等。一般而言,打過膨大劑的葡萄,可以增大20%左右,但葡萄的味道會變淡,糖度會降低。打了催紅素的葡萄雖然品相好看,但已吃不出葡萄原有的果香。
馬東升認為,如今,老百姓的錢包都鼓起來了,對食品的安全及口感更為看重,也願意掏更多的錢購買高品質的食品,所以,馬東升跟合夥人商議後,決定採用原生態種植技術,不噴打膨大劑和催紅素,也不追求産量和外觀形狀,而以追求品質和口感為導向。為了保證口感,在葡萄結果後,馬東升都會處理掉大串的葡萄,只留下半斤以上一斤一下的葡萄,這樣的葡萄口感最好,營養價值也最高。因此,該葡萄園産出的葡萄,通常比市場上同品種的葡萄要小很多。
創新營銷方式,百萬葡萄免費試吃
一炮打響
在葡萄産出的第一年,儘管牛頭山葡萄園的葡萄甜而不膩口感好,而且又是原生態種植的葡萄,讓人吃得很放心,可由於周邊的交通不便利,且路非常不好走,如何吸引市民前來購買,讓馬東升頗為煩惱。
最後,馬東升和合夥人考慮再三後,決定以免費進園採摘,免費試吃來吸引市民。“那一年,我們葡萄園差不多一半的葡萄都是被免費吃掉的,加上損耗,折算成錢的話,有上百萬了。”馬東升説,儘管如此,但原生態種植的葡萄在市場上一炮打響,在市場上贏得了很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幾乎所有來客都對該葡萄園的葡萄唸唸不忘,都成了該葡萄園的回頭客。
到了葡萄産出的第二年,由於良好的口碑宣傳效應,為該葡萄園迎來了兩倍多的顧客。“現在,周邊的路都修好了,交通也非常便利,可這裡車滿人患,依舊經常堵車,主要是我們的顧客每年都要翻番。”馬東升説。
原生態種植或將成為
葡萄種植業新風向標
據了解,今年我市葡萄的種植面積8.9萬畝,較去年增長了3.8%,預計産量為10萬噸,這麼多的葡萄,銷往何處,是很多葡萄種植戶發愁的問題。當下,不少人打開微信朋友圈,總會看到不少人在吆喝着賣葡萄,可這真的有用嗎?
一種植戶陳先生告訴記者,為了能多賣一些葡萄,不讓葡萄爛在園裏,他每天挑着葡萄到街上賣,也跟很多水果攤的老闆談能否放到他們那代售。“很多方法都想了,可這麼一搞,雖然能多銷一點,但價格始終賣不上去。”陳先生説,現在他的孩子在微信朋友圈幫着家裏賣葡萄,但效果也不怎麼好,銷量並不大。“最後如果實在賣不掉,只能釀成葡萄酒了。”
馬東升説,他們從來不管外面市場上葡萄的售價是多少,他們只管自己,不批發一串,也不外送一顆,一律在葡萄園的倉庫中零售。“我們從來不為銷售愁,排隊買葡萄的現象在我們葡萄園是常常有的。”馬東升認為,儘管試吃葡萄的活動很成功,但葡萄的品質是他們葡萄園不愁銷售的關鍵因素。“如果葡萄品質不好,我們不可能吸引顧客再次購買,也不可能有更多的顧客來。”
馬東説,其實,很多葡萄園的種植戶們比他更會種植葡萄,更知道怎麼種出的葡萄好吃,但原生態種植出來的葡萄畢竟外觀不大好看,如果拉到市場上賣,一開始的時候,不一定會被市場接受,這需要冒風險,這使種植戶們不敢輕易嘗試。“臨海有個葡萄協會,我們也經常會在一起交流種植經驗,很多葡萄園的種植戶看到我們葡萄園的葡萄這麼暢銷,也在考慮要不要從以産量、外觀為導向轉為以品質為導向的原生態種植了。”
帶動村民致富
60多歲的留守老人每年也能賺個五六萬
臨海的年坑村原來是古村落,由於交通不便,幾乎乏人問津,村裏的青年都外出打工謀生,只有五六十歲的老人留守村裏。“年坑村原本就自然環境優美,山美水美,是休閒旅游的好去處,現在每年來葡萄園的人越來越多,也間接地帶動了年坑旅游經濟的發展。”馬東升説,現在,葡萄園附近就有了4家規模不小的農家樂,年坑村村民的土豆、番薯、菜幹、土雞、土雞蛋等都非常暢銷,供不應求。
該村的一位60多歲的村民蔣先生告訴記者,他是採集土蜂蜜的,幾年前賣20元一斤都賣不出去,現在賣到100元一斤,仍然供不應求。“我一年能採集500斤左右,每年不出家門,單靠土蜂蜜就有五六萬元的收入。”蔣先生説,很多人都是到年坑來買葡萄,順便旅游的,每年的七八月份,村裏的土特産總賣得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