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國際糧價跌了 糧企如何分享紅利

三農 中國青年報 2015年07月28日 09: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世界銀行最新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國際市場糧價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間下跌14%,跌至5年最低。這份名為《糧食價格觀察》的報告稱,受低油價影響,2014年全球糧食供應充足,2015年小麥、玉米和大米豐收在望,這些因素導致國際糧價大幅下落。

  數據顯示,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間,國際市場上的小麥價格下跌18%,大米價格下跌14%,玉米價格下跌6%。“國際糧價的大幅下跌,對於國內糧商來説,有利於降低成本,是一個利好因素。”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説。

  李國祥指出,當前,企業應當利用好國外和國內兩個市場,來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一些有資本、有實力的大企業可以將視野定位在國際市場,更多地利用國外市場實現企業發展。

  事實上,國內的一些大型企業已經開始開闢國外市場。目前,中糧集團的資産和機構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涉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目前中糧正在加快國際化戰略佈局,在全球市場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産業鏈。

國內外糧價倒挂格局如何形成

  “國際糧價的下浮能夠減少企業的購買成本,企業需要利用好兩個市場。”李國祥告訴記者。

  當前,國內糧價受託市收購價格支撐長期維持在高位,使得國內糧價居於“高地”。目前廣東港每噸國産玉米、大米、小麥分別比同品種進口完稅價高出750元、900元和500元左右,玉米價差甚至一度超過1000元。

  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記者,從全球來看,2014年全球主要玉米生産與消費地區歐、美、日本、中國的玉米平均價格為260美元/噸,較上年下降14.04%,連續兩年出現明顯下降,美國、法國、日本的降幅均在15%以上,分別下降19.88%、18.16%、16.39%;中國玉米為398美元/噸,較上年上漲3.51%,成為全球主要國家唯一價格上漲國家,中國世界玉米價格比為國際均價的1.53,價差水平創下歷史新高。

  “因為有貿易的限制和政策的保護,所以和國外價格一下子就拉開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告訴記者。

  盧鋒認為,一方面國際糧價是隨行就市,經濟下行壓力是全球性的,再加上大宗商品價格都比較低,下行趨勢增強。另一方面,國內從糧食安全角度考慮,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有配額限制的農産品的價格和國外已經相差比較大了。

  “無論從效率角度還是中國今後全面開放,以及在全球的地位來講,評估保護政策形成的國內外糧價差距,到底帶來了多大利益?帶來哪些機會成本?這些問題需要探討和反思。”盧鋒告訴記者。

  由於托市收購政策造成國內糧食價格比同期國外進口糧高,一些分析提出托市收購政策要不要繼續的問題。

  李國祥認為,托市收購的積極意義在於穩定價格、保護生産者的利益,但是國際市場衝擊暴露了政策抗風險能力的嚴重不足。他建議,不能按照封閉的環境條件來設計政策,考慮到國際市場因素,未來政策必須作出調整。

  當前,有些省份已經開始對棉花、大豆進行目標價格改革,價格形成更接近市場。李國祥説,目標價格改革讓地方政府來做更貼近當地實際,不要搞一刀切,地方政府結合當地農業特點,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這是目標價格未來的方向。

  “各個地方不一樣,有的是目標價格,有的是目標價格的升級版,或者定向的目標價格,或者是金融支持,各地方農業發展目標應當結合當地的政策措施。”李國祥説。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