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圖為淑蘭馨採摘園主人何淑敏正在採摘成熟的玉巴達杏。
提起北京海淀,人們腦海裏首先浮現的是高科技、知名高校。殊不知,這裡還有“地標”産品——玉巴達杏。
為一睹百年貢杏“玉巴達”的真容,記者驅車直奔位於鳳凰嶺半山腰的蘇家坨鎮車耳營村。走進杏園,鬱鬱蔥蔥、碩果纍纍,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一棵棵被圍欄保護起來的百年老杏樹,雖然見證了百年滄桑,但老樹依然枝繁葉茂,一顆顆白中泛黃、帶著些許紅臉的玉巴達杏挂滿枝頭,絲絲馨香,沁人心脾。
“這種杏個大皮薄,香醇味美,曾為宮廷貢品。”主人何淑敏告訴記者,這個果園佔地50畝,每年6月為採摘期。熟透的“玉巴達”只能放兩天,破一點皮很快就會爛掉。她形象地説,要想吃到真正成熟的“玉巴達”,只能張著嘴等,而不能讓它等著,真有點貴族氣質。有人甚至專門作詩讚曰:“北京西山蘇家坨,金山龍泉鳳凰坡。杏林春燕玉巴達,順氣寧心福樂多。”
歷史上,海淀區杏樹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據史料所載“臥佛寺面面皆杏花、杏樹可十萬株,此香山第一聖處也”。
然而,隨著城市化發展,“玉巴達”杏一度面臨困境。海淀農科所高級農藝師辛燕介紹,由於比較效益不高,農民管理粗放,許多優質特色杏品種已經或者瀕臨滅絕。“今年採摘價才10元一斤,櫻桃採摘還賣30多一斤呢。”她認為,“玉巴達”杏是好東西,但一方面産量小,沒法進行深加工,另一方面不耐儲存,集中上市導致賣不上價。
“如果不加以保護,這一傳承千百年的北京味道真成永遠的回憶了。”辛燕感慨地説,對於很多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來説,一粒小小的玉巴達杏,是最深的鄉愁,永不磨滅。
幸運的是,農産品地理標誌機制為玉巴達杏重煥生機提供了支撐。2013年,北京市海淀區農科所申報的“海淀玉巴達杏”通過了農業部評審,實施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目前,海淀區玉巴達杏的種植面積維持在4000畝左右,主要分佈在草場村、七王墳村等7個村。作為地理標誌證書持有人,海淀農科所與原産地保護園簽訂了生産管理保護協議,並對百年以上杏樹進行GPS定位,實施掛牌保護。此外,農科所推廣了玉巴達杏無公害生産技術規範,加強培訓,嚴格執行生産規範。
“老北京人就好這口,怎麼能讓它輕易消失!”辛燕樂呵呵地説。
〔小貼士〕
怎麼去:車耳營村位於海淀區蘇家坨鎮。自駕車可由北清路一直往西,行至北安河路口右拐,隨後左轉進入陽臺山路,行駛一公里右轉沿公路上山就是。
怎麼挑:玉巴達杏果實扁圓形,較普通杏個大,平均單果重61.5克,最大單果重81克。縫合線明顯而深,兩側不對稱。果皮黃白色,陽面有鮮紅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