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夏玉米補貼依舊給力 專家:或存套利空間

三農 央廣網 2015年07月03日 11:4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夏天來了,玉米熟了。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玉米補貼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玉米産業鏈上各主體得到利好的同時,各環節的弊病也逐漸顯現出來,東方證券分析師左劍明為您深度分析:看似天衣無縫的好政策,是否真的百無一害?

  左劍明:陽光明媚的七月,有點進入到初夏味道,馬路上可以看見少女們穿著裙子散步身影。而在農村,我們也已經能看到在玉米地裏,一片收穫的景色。辛苦了半年,看見棒子結結實實挂著,我想每一位辛勤付出勞動者,心裏都是高興的。

  但,在這樣一個玉米上市季節裏,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何在東北這樣的黑土地上,原本應該種植漫山遍野大豆和高粱,但農民門卻捨近求遠種植起了玉米呢?

  我想,這不會是因為農民伯伯改變自己多年的飲食,想吃粗糧拿棒子做主食吧!真正原因,其實財政部樓部長,在今年4月24日清華講堂上分析很清楚,是因為補貼政策失當惹的禍。

  比如,農民種玉米給補貼,每斤成本價0.6元。而收購價格則設在每斤0.8-0.9元,這也就形成了第一産業裏的無風險套利,價格兩頭鎖定農民只負責種就行,這看似天衣無縫的好政策,但有沒有考慮下游感受呢?整條産業鏈中,原材料只是第一個環節,成本提升了之後,玉米深加工企業怎麼辦?沒辦法,按葫蘆畫瓢繼續向政策伸手要錢,否則,價格容易形成倒挂,工廠虧損和農民虧損一樣,屬於弱勢群體,是受管理層保護範圍。

  既然有了一和二開頭,消費者也就自然不甘拉下,"我要補助"喊得理直氣壯一點都不遮掩,這樣一來,好吧!從源頭開始,一直到消費者手裏,每一個環節都有政策補貼在裏面起作用。甚至大大超越職能範疇,這裡的原因就是出在頭疼按頭,腳疼揉腳,缺乏系統性思考和考量。

  而針對政策,我建議制定統籌規劃,將玉米放在整個糧食安全角度,做到補貼前後一致,上下一致,各種品種之間不存在套利空間,農民兄弟該種什麼?深加工企業該上馬什麼?消費者該購買什麼?全部交給市場決定,讓人們自己選擇,想吃大米吃大米,想吃大豆吃大豆,想吃玉米吃玉米。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