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行走在苜蓿地裏的“明星”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6月25日 08: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圖為小型自走式刈割壓扁機

  圖為小型打捆機

  本報記者張國鳳

  晴朗初夏的彭陽縣,在新集鄉馬洼村的紫花苜蓿種植示範基地的“全國苜蓿小型機械收穫加工現場會“上,比過大年還熱鬧,收割機、打捆機、摟草機各顯身手,機器隆隆,綠波滾滾。其中身材嬌小、動作靈巧、性能優越的小型自走式苜蓿刈割壓扁機尤為搶眼,身前身後圍滿了當地的“粉絲”們和來自國內外百餘名牧草專家們,拍照的、諮詢的、研究的絡繹不絕。這就是寧夏農林科學院國家牧草産業體系鹽池綜合試驗站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為山區量身打造,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小型自走式苜蓿刈割壓扁機。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德成對我們講:“紫花苜蓿的蛋白含量主要在葉片中,人工粗放式收割,葉片脫落過多,蛋白質流失嚴重。而刈割壓扁機一次性完成紫花苜蓿的刈割、壓裂莖稈和鋪放草條的作業工序,使得苜蓿莖稈和葉片乾燥速率一致,降低了葉片損失,保證了蛋白含量流失最小化。通過多次現場實地試驗改進創新,這是第三代産品,機型小、操作靈活,爬坡、轉彎能力強,適用於丘陵、山區,尤其彭陽這樣的梯田,節約了收割時間,保證了苜蓿最佳收割期的蛋白質含量。”

  國家牧草産業體系鹽池綜合試驗站站長張蓉研究員介紹,經測試顯示,刈割壓扁機一天可割40畝草,成本為13元;背負式割草機一天能割5畝草,成本32元;手工每天割0.5畝草,成本160元。而刈割壓扁機割的草36~48小時可乾燥即可打捆,粗蛋白損失率為2.4%,背負式割草機和手工割的草60~72小時才能乾燥即可打捆,粗蛋白損失率分別為5.68%和5.94%。根據近幾年對紫花苜蓿草産品的市場調查,蛋白含量每減少損失1個百分點,每噸苜蓿草産品價格可提高100元,3個百分點既為農民增收300元,該機械投入使用後可使每噸苜蓿多增收500~600元。

  現場會上,新集鄉後溝村的炎德芳背著一台背負式割草機當場演示,不到10分鐘就累得氣喘吁吁。下馬洼村的馬德寶是方圓數得上的種植大戶,滿懷希望地説,他們村現在都使用這種背負式割草機,一天下來渾身仿佛散了架。“我家種了105畝苜蓿,每到收割的時候就開始發愁,一家3口要忙20多天還忙不完。苜蓿收割的最佳期是開花前4~5天,過了這個時間,就賣不上好價錢。如果有了這種好機械,咱的苜蓿也就兩三天收完了,每年多收入1萬元錢不是個問題。”

  孟垣原鄉何峴村的苜蓿收購商何國英,反復比對割下的苜蓿後有了自己的打算,他告訴我們:“現在養殖場的要求很高,雜質多、蛋白含量低的苜蓿都賣不上好價,甚至拒收,而刈割壓扁機割的苜蓿不存在這樣的風險。如果讓農民都自己掏錢買這種機械不太現實,我準備買幾臺幫助農民收割,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另一方面提高收購苜蓿草産品的質量。”

  小型自走式苜蓿刈割壓扁機的研製成功,不僅解決了山區農民苜蓿種植戶的勞動力緊缺問題,降低了用工成本,大大縮短了收割時間,提高了苜蓿蛋白含量,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大化,且真正成為山區農民致富的“好幫手”。該機械的投入使用以及推廣示範,對提升牧草品質、規模化種植及機械收割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更為今後全縣乃至山區移民遷出區生態移民恢復、建設全區牧草大縣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為實現牧草産業的科技創新,提升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寧夏牧草産業的持續發展和生態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