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山溝裏“遊”出致富魚

三農 光明網 2015年06月24日 08:5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建昌縣老大杖子鄉青龍源村山泉水四季長流,而且冬季不結冰,水溫常年保持在14度左右。村民們抓住這一寶貴資源,成立合作社發展冷水魚養殖。經過5年的發展,合作社的養殖技術日漸成熟,已發展成為省內規模較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合作社養出的魚被認定為遼寧省無公害農産品。

  青山碧水間,四五十個小型魚池錯落有致,順著從青龍河源頭的“龍口”中流出的泉水連成一片。

  走近魚池一看,一群群虹鱒、三文魚在池底遊弋,幾條金色的金鱒魚在水中穿梭。恰巧,飼養員往池裏投放魚食,魚兒立刻成群結隊地活躍起來,有的躍出水面,濺起朵朵水花。

  6月17日,記者到建昌縣老大杖子鄉青龍源村桐星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採訪時看到這番景象。

  老大杖子鄉位於建昌縣西南部,東與要路溝鄉毗鄰,西與河北省青龍縣接壤,多山、少平地,是地地道道的大山溝。

  青龍源村地處老大杖子鄉西部,四面環山,因山多地少,靠土裏刨食的村民們,生活並不富裕。

  窮則思變。村主任吳飛堂開始為村民謀出路。“以前我們光看到大山溝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等劣勢,卻忽略了大自然的饋贈。”吳飛堂説,因為海拔高,氣候溫差大的特殊環境,讓青龍源村擁有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冷水。村內有3處泉眼,是青龍河的源頭,泉水一年四季長流不歇,而且冬季不結冰,水溫常年保持在14度左右。“山泉水每天這麼白白地流走,實在是對資源的浪費。”吳飛堂通過到北京、青島等地學習考察後,決定發展冷水魚養殖,帶領村民致富,“冷水性魚類,屬於高蛋白高脂肪魚類,這種脂肪是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有軟化作用,屬於保健食品,市場潛力很大。”

  更讓吳飛堂堅定養殖冷水魚的是:我國適合冷水養魚的地方很有限。因為養殖冷水魚,水質必須是四季長流,不結冰的山洞溪流或泉水。“這正是我們的優勢!”

  於是,吳飛堂請來專家論證,考察了這裡的水資源。專家認為這裡的水資源得天獨厚,完全是山泉水,沒有任何污染,非常適合養冷水魚。這給他和全村老百姓吃了顆定心丸。他決定帶領村民甩開膀子大幹一場,讓這大山溝裏“遊”出村民致富魚。

  説幹就幹。他組織幾戶對冷水養殖有積極性的村民,先後到北京、青島等國家海洋養殖基地考察學習,基本上學會了冷水魚消毒、防疫、喂食等管理方法,取到了“真經”。他還邀請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專家,進村手把手地給村民技術指導。

  2010年12月15日,在吳飛堂的努力下,建昌縣桐星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地點就設在老大杖子鄉西部青龍源村,註冊資金1000萬元。合作社由40戶養殖戶組成,有員工56人。

  短短幾年時間,合作社的養殖技術日漸成熟,已發展成為省內規模較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並被省、市、縣水産技術推廣站確定為建昌縣基層水産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示範基地。“因為我們被認定為遼寧省無公害農産品,所以非常受市場歡迎。”合作社社員吳秘堂望著即將上市的5萬尾虹鱒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成功打入北京市場,並成為指定供貨商。

  吳秘堂隨後又帶記者來到合作社的魚苗孵化基地。“從外引進魚苗價格很高,為了節省養殖成本,我們就琢磨著自己動手。”吳秘堂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條魚苗進價5元左右,如果自己有孵化場,一個魚卵0.7元,成活率為85%左右,孵化成魚苗成本為2元左右,比進價低了3元,“一尾魚苗節省3元,10萬尾就節省30萬元,100萬尾呢?這可不是小數目啊!”

  通過5年的發展,吳飛堂實現了當初的“夢想”,幾十戶村民通過加入合作社實現了致富,還安排了很多村民就業。更重要的是養魚讓家鄉多少年白白流走的地下泉水發揮了作用,成為村民的“致富泉”。

  吳飛堂和社員們並沒有滿足,他們又有了新的發展規劃:打造“建昌冷水魚健康養殖示範基地”,再建1200米的魚池。這又將帶動當地冷水魚養殖戶50戶,增加農民收入,預計戶均年收入達到8萬元。

  吳飛堂説,他們還將發展水産苗種繁育,水産飼料,魚藥、養殖設施和水産品加工,儲運物流等相關産業,形成完整的産業鏈,促進建昌縣冷水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輻射和帶動區域水産養殖發展。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