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發展蔬菜産業 發掘綠色“黃金”

三農 新華網 2015年06月23日 09:2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她種植蔬菜十餘年,不僅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還不計報酬幫扶相鄰,帶領20多戶村民種菜致富。她就是輝南縣團林鎮團林村農民張新華。

  團林鎮毗鄰輝南縣城朝陽鎮,種菜進城銷售應該是個好門路。2005年,頭腦靈活的張新華發現這一商機後,便和丈夫商量,在自家的後院蓋起了兩棟大棚。俗話説:萬事開頭難。第一次培育黃瓜苗,就因為育苗土配製的不好,苗菌劑用法不當,致使黃瓜苗全部毀滅。她這才認識到,搞棚菜種植光有熱情不行,要懂技術會管理,於是,她不恥下問,向有經驗的人學習蔬菜栽培技術,還參加了縣裏舉辦的陽光工程、綠證等各類科技培訓活動……經過兩年的學習實踐,張新華積累了種菜經驗,又擴建了3畝地的冷棚種植西紅柿,年收入也攀升到10萬元。

  在張新華的帶動下,團林村的蔬菜種植戶越來越多。産量高了,銷售卻出現了困難。2009年端午節前夕,一個蔬菜商人來到她家,説好了訂購1萬斤西紅柿,並要求給裝好箱,第二天來車取貨。素來講信譽的張新華在家人的幫助下,連夜摘下西紅柿裝箱,自己家的西紅柿不夠,又聯絡了相鄰的種植戶,總算湊夠了1萬斤,第二天早上全部裝箱。可是,意外發生了:訂貨人來電話説不要了。每斤0.7元,1萬斤7000多元錢。頓時,張新華急得哭了起來,因為再放一天,西紅柿就會全部爛掉,還要賠償其他幾戶的損失。沒辦法,她和丈夫只好把西紅柿拉到朝陽鎮市場,以每斤0.3元的低價處理了,不但沒掙錢,還賠了本。通過這件事,張新華意識到:要有固定的銷售渠道,才不會受制於人,於是,她親自到白山、靖宇、撫松等地跑市場,聯絡蔬菜批發商,建立了自己的蔬菜銷售網絡。同時,她提高蔬菜品質,講信譽,不短斤少兩,到她家“上貨”的客戶越來越多。自己家的菜不夠賣,她便和相鄰的幾家種植戶結成聯合體,共同對外供貨,使團林村的蔬菜産業做得風生水起。為了提高種植效益,她還向農廣校老師和專家請教,弄明白了冷棚栽植西紅柿成熟太晚,賣不上好價錢,於是改為用暖棚提早栽植,使收入不斷攀升。

  2011年,張新華創辦了騰飛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把自家的土地集中到一起,聯合7個種菜大戶,投資300萬元建起了30棟蔬菜大棚,成為縣農廣校的蔬菜實訓基地。2012年,她用1座暖棚育西紅柿苗20萬株,與鎮政府聯合培育花苗60萬株,利潤非常可觀。當年,合作社收入80多萬元。

  現在,合作社的溫室大棚已發展到30棟,年收入達100萬元。展望未來,她信心百倍,準備帶領更多的鄉親們發展蔬菜産業,共同致富奔小康。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