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河北邢臺縣:小酸棗鼓起農民錢袋子

三農 邢臺日報 2015年04月02日 11:4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家住邢臺縣太子井鄉白莊村的白金平在自家地頭上一邊哼著小曲一邊忙活著栽植酸棗樹。提起身邊這片酸棗樹,白金平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告訴記者:“去年,俺們家光賣棗仁就收入2萬多元。”

  白莊村共42戶,86口人,像白金平一樣種植酸棗樹的有20戶,全村酸棗種植面積300余畝。2014年,僅棗仁銷售就達30多萬元,人均增收3500余元。白莊村支書白士亮樂呵呵地説:“就是這小小的酸棗,讓咱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太子井鄉位於邢臺市西南20公里處,屬於淺山丘陵區,山上都是石灰岩,岩石裸露、石礫含量高,乾旱缺水、土地貧瘠,荒山上萬畝。該鄉部分群眾也曾嘗試著種植核桃等乾果,但效果不太理想。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也是靠天收,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唯獨農民習慣種植的酸棗卻沒受多大影響。

  為幫助農村群眾拓寬增收致富渠道,太子井鄉黨委、政府經多方考察、研究並調查酸棗的價值,了解到酸棗渾身都是寶。棗肉可以製成酸棗面、酸棗汁,棗仁對治療失眠、神經衰落等療效極好,是藥材市場中俏銷的中藥材。該鄉最終因地制宜確定了利用房前屋後、田間地頭、荒山荒坡種植酸棗的發展思路,並規劃以白莊村為試點打造萬畝酸棗樹種植基地。

  與此同時,太子井鄉通過召開動員大會、喇叭廣播等形式,讓群眾明白酸棗種植的現實意義,邀請農業專家進行現場授課,講解酸棗種植要點和優良品種嫁接技術,調動農村群眾發展酸棗種植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太子井鄉15個村村村都有酸棗種植示範戶,共栽植棗樹1000余畝。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