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福建茶企推線上線下融合 改變營銷模式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03月31日 08:4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蔡茂楷

  福建茶企推線上線下融合,改變營銷模式——

  實體店下“聞香”互聯網上“下單”

  “對傳統茶企而言,2014年是一個轉折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福建八馬茶業公司董事長王文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一方面,政府限制“三公”經費後,採購量大幅減少,茶葉價格急速下滑;另一方面,受電商衝擊,以實體店為中心的茶葉零售模式遭遇挑戰,互聯網思維和技術的滲透,對茶企的傳統生産和營銷模式正産生巨大影響。

  茶企應及早介入互聯網

  雖然目前還沒有很準確的數據,但在過去的2014年,一大批茶葉店關門倒閉。來勢洶洶的“關店潮”給傳統茶企傳遞著清晰的信號,不論接不接受,網絡時代已迎面撲來。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全縣茶園面積60萬畝,涉茶人員90萬,茶業總産值超100億元,茶葉收入佔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的2/3。如何適應、引導産業走勢,確保茶産業持續健康發展,一直是安溪茶業思考的問題。

  “在這一輪‘關店潮’到來之前,我們就有了準確預判。”王文禮説。

  “早應對就主動,遲應對就被動。”八馬公司副總經理林榮溪説,目前,傳統産業都或多或少地被互聯網改變,“互聯網+”裏蘊藏巨大商機。

  在實體店“關店潮”來臨之前,八馬根據互聯網經濟特點,從茶葉基地管控、生産線管理、線上線下互動銷售等環節制定一系列應對之策。

  構建互聯網可追溯體系

  “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與普及,為茶企在種植、加工環節建立可追溯體系制度奠定了基礎。”林榮溪説。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茶葉質量安全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從2003年開始,八馬引進産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從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嚴格監控茶葉質量,初步建立了“生産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産品可召回”的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

  就公司管理而言,在茶園基地,將茶園分片區,保證公司的茶葉100%來自事先確定的茶園,將負責人、除草、深翻、施肥、溝施等信息詳細記錄,保證農殘和各方面指標都符合我國和相關進口國的標準;在加工環節,也對每批的原料進行編號、標識,保證每一批産品都能夠清楚地顯示它的原料來源;在檢測環節,每批産品至少經過五道農殘檢測(茶園鮮葉檢測、進廠原料檢測、成品自行檢測、CIQ對成品的檢測、客戶對成品的檢測),以倒查基地、加工等環節的檢驗可追溯體系是否有效地運行。

  通過可追溯體系,消費者用手機掃描賽珍珠等“八馬”系列産品條碼,可以清楚地知道購買的産品來自哪塊茶園、是哪個季節的茶、基地管理者、加工負責人等具體信息,確保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茶企電商迎來曙光

  互聯網以其成本低、覆蓋面廣、使用方便等優勢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拓展電商、微信、電視購物等新營銷渠道,促進線上線下深度互動,成為“八馬”銷售的新模式。

  在線上銷售上,“八馬”在天貓、京東、亞馬遜等均已設店,近三年來每年以200%多的速度增長。在去年“雙11”的購物節,“八馬”電商當日銷售近千萬元。去年10月份,八馬更是嘗試在中國最大的電視購物平台東方CJ銷售鐵觀音,受到了華東地區消費者歡迎,三個時間段銷售就超過萬斤。

  在自媒體營銷上,“八馬”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在2014年8月12日,由八馬品牌團隊在官方微信推出的《資深茶友告白:千萬別喝茶了,我是認真的》茶文化公益文章,剛推出5.5個小時閱讀量就達到100000+,總轉發超千萬次。後來八馬陸續推出《如果茶葉也有朋友圈》、《上下五千年最任性的居然是茶》等優秀文章,有力地促進了産品銷售。

  線上的成功運作,提升了“八馬”品牌知名度,帶動了線下實體店的擴張。2004年新增實體店超100家,實體店總數超千家,遍佈全國各主要一線城市。每家店的裝修風格、服務標準等均一致,便於消費者在進店時,始終享受到一樣的服務、一樣的品飲體驗,彌補網絡銷售渠道産品體驗的劣勢,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互補。

  良好的品牌優勢,成功的線上線下互動,打破了傳統茶企電商難做的魔咒。作為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014年,八馬出口烏龍茶3000噸,佔安溪縣總出口的60%以上,引領鐵觀音茶産業逆勢前行。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