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甘肅省中藥材價格大跌

三農 蘭州新聞網 2015年03月24日 14: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近年來,種植中藥材已成為我省多地農民的致富路。3月18日,記者從省統計局了解到,去年,我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繼續擴大。受近年藥材價格不斷上漲驅動,各地大力推動藥材種植,鼓勵農民種植中藥材,最終造成部分藥材産需失衡,供過於求,價格大幅下跌。

  現狀 中藥材種植甘肅第一

  甘肅作為全國中藥材主産地之一,去年中藥材種植面積380多萬畝,位列全國第一,面積約佔全國的20%,産量90多萬噸。地産優勢品種黨參、當歸、黃芪、板藍根近五年的種植面積持續增長。

  去年全國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中藥材市場也呈現價格“跌跌不休”之勢,甚至部分藥材價格高臺跳水,此輪下跌主要由三七、黨參、當歸等大宗家種品種價格大幅下跌觸發,甚至部分品種價格不到高峰期的一半。記者了解到,三七價格最高達600元至700元/公斤,現在淪為120至150元/公斤;甘肅地産黨參價格從2013年的90至100元/公斤,跌為10至20多元/公斤,當歸從50多元/公斤,目前跌至20多元/公斤,黃芪由20多元/公斤跌至現在的10多元/公斤,甘草、柴胡價格相對平穩,略有降幅。這一年多,我省地産中藥材大部分價格降幅都在20%以上,其中黨參價格降幅最大,比同期下降70至80%。

  原因 供大於求是導致價格下跌主因

  “三年升,三年降,不升不降又三年”,這句話是很多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的藥農、藥商挂在嘴邊的口頭禪,説的就是中藥材價格的自然波動。

  針對去年我省中藥材價格下跌的現象,省統計部門展開了深入的調查與分析。該部門分析認為,市場供大於求是導致中藥材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2009年至2012年,中草藥經歷了持續的價格上升期。這一輪持續的價格上漲,激發了藥農前所未有的種植積極性,很多地方政府也熱情高漲,積極調整産業結構,一些企業也把投資方向着眼於中藥材,促使産量大幅增加。與此同時,很多地方政府及藥農與市場信息不對等。我省中藥材種植主要還是農戶個體分散行為,由於缺乏市場經驗,什麼賺錢就種什麼,一轟而上的種植行為導致要麼過剩,要麼短缺,造成市場行情劇烈波動。此外,游資投機行為也加劇了藥材價格的上下波動。早幾年出現的農産品爆炒暴跌現象,在中藥材領域也開始“翻雲覆雨”。2009年至2012年中藥材價格迅速拉高,中藥材已經不單是農産品,而是成為一種投資、投機工具,低進高出,人為囤貨、炒作,控制中藥材價格。

  建議 掌握市場信息提升藥材質量

  辛辛苦苦種藥材,卻賣不上好價錢。針對這一問題,我省統計部門分析建議,首先當地政府應科學佈局種植結構。中藥材對生長環境要求高,所以在種植區域選擇上要堅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不能一味地在面積上做文章;在種類選擇上堅持當地常年栽培的道地藥材為主,科學合理搭配種植。對外來引進品種,一定要持謹慎態度,在經過2至3年試種,確信質量可靠、産量穩定、適合當地才能擴大種植,切忌盲目大面積推廣。

  同時,應積極掌握市場信息。藥材受季節和生産周期等客觀條件限制,市場反應較為遲緩,使藥材種植與市場需求脫節。中藥材的生産經營活動一旦脫離了市場信息,中藥材種植極易産生盲目性,造成産量大起大落,價賤傷農,影響生産和市場供應。政府相關部門應給予積極引導和規範,及時發佈市場供需信息,為中藥材種植趨向提供相對科學的依據。

  此外,還應大力提升藥材質量。實施中藥材規範化生産(GAP)基地建設,穩定中藥材質量,使中藥更加安全、可靠、有效。規範化中藥材種植生産,是提高甘肅中藥材競爭力的根本基礎。“藥材好,藥才好”,對中藥材種植而言,更意味着質量和安全。因此,中藥材GAP的實施和産品認證,對於推動我省中藥材種植業長遠發展,提高我省農業産值,可持續地增加農民收入有着重要意義。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