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陳龍英(右)同丈夫一起忙採茶。
自2月中旬以來,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團結村六組的陳龍英同丈夫韓中華就為採茶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麻麻亮就扛著竹筐到茶園採摘特早有機茶。一天下 來,陳龍英和丈夫在自己已投産的10余畝茶園裏可以採摘5公斤單芽。“早春這季單芽採摘期僅有1個多月,雖然每畝只能採摘15—20公斤鮮茶葉,但公司訂 單鮮茶葉收購價每公斤卻達到136元,我們每天也有6、700元的收入。”3月1日,筆者來到陳龍英的茶園裏,夫婦倆一邊採茶一邊高興地介紹起她們回鄉種 有機茶給帶來的豐厚回報。
返鄉創業種有機茶
海拔高度680—1200米的納溪區白節鎮的團結、三華等村,因氣候適宜,遠離市區,多年來村民都有種植茶葉的習慣。然而,由於沒有統一的組織引領,茶葉在當地的發展始終沒有形成氣候,大多村民還是選擇外出打工,今年48歲的農家女陳龍英也不例外。
2000年,時年35歲的陳龍英夫婦就先後輾轉廣東、新疆等地打工。而就在這期間,一家茶葉公司進駐團結村,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訂單種 植模式引領村民種植有機茶,因讓利於民,年年讓村民嘗到了種茶的甜頭,茶葉生産規模也不斷發展壯大。目前,以團結村、山華村為主的有機茶園達到1.5萬 畝。
2011年初,打工已10餘年的陳龍英夫婦返鄉過春節時,看到村裏紅火發展的有機茶産業給鄉鄰帶來的豐厚回報,陳龍英心動了。她與丈夫商量後, 毅然選擇留了下來,在租用別人茶山的同時,自己開荒種茶樹,並成為村裏有機茶葉專合社的一名成員。如今,歷經4年的發展,陳龍英的茶園已發展到40畝,其 中已投産的茶園達12畝。
為了確保自己種植的茶葉達到有機標準,陳龍英在專合社的指導下,嚴格生態種植,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保護茶園。筆者在陳龍英的茶園看到,她 的茶園大多錯落于山林間,茶園與茶園之間有林木隔開,形成良性生物鏈。在這些一片片一行行的綠樹之中,或安插著智慧電網式滅蟲器或黃板。細看滅蟲器或黃 板,可以清晰地看到滅蟲器中或黃板中粘附許多大大小小的蟲子。
而在施肥上,陳龍英除了使用合作社提供的有機肥外,年年她都將家中畜禽肥和沼渣用在了茶園裏。她告訴筆者,“無論如何,我必須保證茶葉的品質,萬一哪天公司檢測出我的茶葉不符標準,那就不是虧幾個錢的事了,合作社都要受到影響。”
如今,在合作社的指導和公司的監控下,陳龍英借助生物技術控制病蟲害,不僅茶葉産量沒受到影響,更讓她的茶葉質量得到了保證,不僅早春這季單芽 (一芽一葉)鮮茶賣到了68元/斤,就是接下來的兩芽一葉、三芽一葉的二三批次鮮茶葉,公司也分別給出了25元/斤和8元/斤的訂單價。
自採+代收年賺20萬
“現在村裏相當一部分人種植有機茶一年採摘三撥,哪怕價格和産量相同,畝收入一般不足1萬元,而我的茶園畝收入卻可達到2萬元,加上幫公司代收 合作社成員的鮮茶葉,現在一年收入20萬元也並非難事。”在茶園裏,陳龍英説起放棄外出打工返鄉種有機茶帶來的收入,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陳龍英介紹,種有機茶不僅在管理上要增加不少勞動量,而投入採摘茶更需要費時間。若不精打細算,就會少賺不少的錢。她給筆者掰起指頭算了一筆 帳,由於採茶是精細活,象早春茶採摘因要求高,葉瓣小,一個成年勞動力一天下來,頂多在3—5斤。但按目前請一個成年人來幫忙,每斤鮮茶葉的勞動力成本為 35—40元。今年早春鮮芽茶葉收購價雖然達到136元/公斤,若全部請人來採茶,但除去人工成本,每畝按20公斤計算,一畝茶園只能收入1100余元, 這還不算平時人工和生産成本。
面對採茶裏的有帳可算的“增收文章”,陳龍英在茶葉投産這兩年,她就同丈夫一起,每撥茶開採後,除抽出一丁點時間料理家務外,其餘白天的時間幾 乎都全身心投入到茶葉採摘中,放棄走親訪友,哪怕是春節期間。對此,陳龍英告訴筆者説,“采收茶葉是慢細活,但只是手工活兒,一天下來的時間雖然長些,但 可以換來100多至200來元的收入,比以前在外工地打小工划算多了,還不用肩挑背馱、吃力流汗。”
除了自己採摘減少人工成本每斤多賺35—40元外,精明的陳龍英針對鮮茶葉大多采摘當天就要送到公司進行製作、而由於種植戶分散量小公司也想降 成本的商機,她就買回了一輛小貨車與茶葉公司達成了代收自己所在近鄰的幾個村民小組的鮮茶葉的協議,茶葉公司每斤也給予她最高2元/斤的成本費用補貼。一 年下來,替公司收購茶葉,她就可以多收入4萬元左右。
如今,陳龍英和丈夫一起,靠著投産的10余畝茶園和她們比別人多許多的辛勤付出,除去年生産成本,一年有20萬的贏余,成為了村裏響噹噹的“種茶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