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京郊淡水養出大馬哈魚

三農 京郊日報 2015年02月16日 09:0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提到大馬哈魚,一個蔚為壯觀的畫面立刻浮現在人們的眼前:成群結隊的魚群,為了回到它們的家鄉,不遠萬里,從浩瀚無邊的大海游向生養它們的母親河,去完成父母賦予它們的使命——繁衍後代,壯大種群。碩大的棕熊早已守候在河口時刻準備捕食它們,清涼的河水被魚體美麗的“婚姻粧”折射成耀眼的紅色,這就是大馬哈魚的溯河洄游。

  大馬哈魚生在淡水,長在海洋。在冷酷的嚴冬,在厚厚的冰層下,母親把晶瑩剔透酷似魚肝油的卵産到父親清掃過的礫石窩中,雙雙精心守護在旁邊。不久,終於耗盡了全部精力,向它的先輩們一樣死去,就這樣完成了使命。兩個月後,小魚兒終於破膜而出,帶着媽媽留給它們的營養,發育、長大,游向海洋。4年以後,它們追尋着父母的足跡,又回到了生養它們的故鄉。在回家的旅途中,要克服重重艱險,躲避無數次兇殺,能回到河流産卵的不足1%。這就是大馬哈魚的一生,不能不説悲壯。

  大馬哈魚為什麼那麼好吃,為什麼營養價值那麼高,因為它在海洋中生長,身體積累了大量礦物質等營養元素,所以成為發達國家主要的消費水産品。它一生只懷一次卵,魚卵凝聚了身體所有的營養元素,用其卵加工成的魚子醬因此才更名貴。由於遺傳因素,魚苗發育到一定時期必須回到海水裏,在淡水中不能存活。因此,在淡水中養殖大馬哈魚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事。如今,這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在眾多大馬哈魚家族中,有一種與眾不同,幼魚不像其它大馬哈魚那樣在當年春季進行降海洄游,而是在淡水河流中生活一年後於第二年春季開始降海洄游。在河川生活的幼魚群體分化為降海型與陸封型兩種生態群體。陸封型群體數量很少,約佔整個群體的10%左右,終生不降海,在淡水中生長兩年即可性成熟,等待從海洋回來的群體,共同完成生兒育女的任務。陸封型群體終生生活在淡水河流中,成為大馬哈魚類中罕見的生物學特性。這種魚就是馬蘇大馬哈魚,僅生活在太平洋亞洲沿岸,我國的圖們江、綏芬河、台灣大甲溪河有少量分佈。為保護珍貴的魚類資源,我國在圖們江水域設立了國家級大馬哈魚保護區,在密江河畔建立了洄游性魚類放流基地,每年繁殖放流數百萬尾洄游的大馬哈魚,但陸封型種群一直沒有受到廣泛關注。

  北京冷水魚養殖一直以虹鱒、金鱒、鱘魚為主導品種,由於市場低迷,效益微薄,再加上虹鱒魚受病毒病影響,有時損失慘重,農民們非常盼望能有新的鮭鱒魚養殖品種。2012年,北京市鱘魚、鮭鱒魚創新團隊成立後,經過調研,將國産陸封型馬蘇大馬哈魚的引進列入了計劃。育種與繁育功能研究室與吉林洄游性魚類放流基地合作,在大馬哈魚洄游的季節,捕撈兩種群體的親魚,經過親魚選育,人工繁殖,挑選出不入海的魚苗進行培育。從2013年起,在懷柔、延慶進行示範養殖,4個示範場均獲得成功,兩個示範場養殖的魚達到性成熟,就是説,在北京,用淡水也能養出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説起來有些神奇,但養殖技術卻不複雜,它對養殖環境的要求和養殖技術比虹鱒魚還低。生存水溫上線為25℃,適宜生長溫度是10℃-22℃,比虹鱒的適應溫度還高。喂的飼料也就是一般的鮭鱒魚飼料,沒有特殊要求。小魚苗開口吃食是最令人頭疼的事,肉食性的魚開口吃食都不喜歡吃人工配合飼料,因此好多魚苗這個階段就餓死了。馬蘇大馬哈魚可不那麼傻,開口吃的第一口食物就不排斥人工餌料,直接用配合飼料開口,魚苗規格3厘米成活率達到90%以上,這麼高的指標是很少有魚類能達到的。魚苗成活率有了保障,養殖成本一下就降低了很多。對養殖環境來説,能養虹鱒魚、鱘魚的地方就能養殖,當然最好是流水,溶解氧最好5毫克/升以上,與虹鱒要求相當。由於馬蘇大馬哈魚搶食兇猛,飼料投入水中,魚兒泛着花兒搶,這是養魚人最愛看到的景象。陸封型馬蘇大馬哈魚的體態以及飾於體表的綠裏透藍的橢圓形幼魚斑和延側線走向的淺紅色帶,呈現出一種勻稱的和諧美,傾倒了眾多的釣魚愛好者,因此,它特別適合山區休閒垂釣和燒烤。

  有人要問了,這麼好的魚怎麼以前沒人養?有優點就有缺點,它的不足點有兩個:一是繁殖後絕大多數死亡,這是所有大馬哈魚家族共有的特性,改變不了,必須在性成熟之前出售。二是規格小,洄游型的個體多數都在6-7斤重,陸封型的個體之間差異很大,小的二兩就性成熟了,大的可以到1斤半,滿兩年的一般在1斤左右。所以,在養殖過程中要及時分塘,大小分開飼養,給那些小個體創造生長的機會。提高溫度,加快生長速度,使其在性成熟之前達到上市規格。在日本、韓國,200克的馬蘇大馬哈魚是最受歡迎的,是燒烤必備魚類。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餐制的盛行,小型魚類的價格已逐漸走高。由於馬蘇大馬哈魚目前還沒有被消費者廣泛認可,市場還有待開發。如果産品深加工能跟上,生産速凍、冰鮮及方便食品,再開發出魚子醬産品,其市場潛力一定高於虹鱒,用淡水養出的大馬哈魚也許會成為北京又一張冷水魚新名片。

  陳春山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