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目前,延邊州市場上銷售的黑木耳品種繁多,質量參差不齊,其價格也被細分成多個等級。質量最好的小片木耳每公斤售價高達260元,而質量差的老化木耳每公斤只賣40至50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延邊州黑木耳價格整體偏低,並且因銷售方式、銷售地點和銷售時間的不同,價格差異也相對較大。耳農坐家以“麻袋”方式銷售,每公斤價格僅為41至46元;經過精選後分等級銷售,每公斤價格則達到80元左右;擁有品牌且經過精選包裝後在超市、特産店等地點銷售,每公斤則達到200元以上;即便是未經篩選,留存至10月下旬銷售的統貨價格每公斤也達到70元以上。由於經過篩選上市、延後銷售和具有品牌的木耳數量不多,因而今年全州黑木耳銷售價格普遍偏低,有不少耳農屬於“白忙活”,有些規模大、雇工多的耳農甚至出現虧損。
價格低廉的木耳多為老化木耳。“成熟的木耳就像一個豆莢,裏面長有豆粒樣的孢子。而老化木耳就像一個炸開了的豆莢,裏面缺少了營養豐富的豆粒。”州科協原副主席、延邊北方食用菌研究開發中心及延邊北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永鎮告訴記者,黑木耳與其他食用菌一樣,細胞壁內會形成孢子,孢子在一定氣溫條件下,約7天左右生長成熟並經氣孔彈出母體。如果不及時採摘,沒有了孢子的木耳就會變成老化耳,從而失去營養價值。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導致黑木耳變成老化木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採摘不及時。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黑木耳經過一週的生長就已經成熟。如此短暫的生産週期,對栽培規模較大的耳農來説,無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為最大程度地壓縮投入,個別耳農甚至在黑木耳成熟一個多月後才進行採摘。由於採摘不及時,老化木耳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極易發生霉變或腐爛。為獲得最大經濟回報,一些農民把採摘下來的老化木耳撕開曬乾,充當小片木耳出售,這種行為無疑是在自砸“飯碗”和“招牌”。此外,由於延邊州耳農栽培木耳時多數使用落後的木料發酵室,木料中滲透各種雜菌的風險逐年提高,極易對生産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延邊州黑木耳産業發端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伴隨著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該州黑木耳産業在經歷了庭院木段栽培、野外地栽、托袋立體棚栽等三次“技術革命”後,如今已步入高速發展期。據州農委統計,2014年延邊州黑木耳生産規模達到13.8億袋,生産黑木耳幹品6萬噸,産值突破36億元大關,約佔全州農業生産總收入的25%。目前,全州黑木耳栽培農戶已達6萬戶、生産從業人員13萬人,其中技術熟練工超過1萬人。透過這組數據,人們不難看到延邊黑木耳産業的重要地位。
雖然延邊州黑木耳産業步入了發展快車道,但目前仍存在著産業化水平低、龍頭作用不明顯,老産區污染率增加、生産成本逐年增加等諸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州黑木耳産業的發展。據統計,2013年,全州萬袋以上規模的黑木耳種植大戶平均每袋最高産出達6.8元,而最低産出卻不足2元錢。
汪清縣天橋嶺鎮是延邊州乃至全省最大的黑木耳生産基地,全鎮現有大型黑木耳菌棒生産加工廠3家,年生産能力均超過500萬袋。今年,該鎮栽培黑木耳達1.8億袋,是十年前的10倍。該鎮東新村共有500戶村民,有300多戶村民從事黑木耳生産,年産量達2000萬袋。由於受生産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全國性木耳價格下滑因素影響,許多農戶反映今年栽培黑木耳無利可賺,甚至有少部分黑木耳栽培農戶出現虧損。
據汪清縣天橋嶺鎮特産站站長韋洪泉介紹,目前,天橋嶺鎮黑木耳栽培仍以家庭分散生産經營為主,菌農各自為戰,生産經營粗放,尚未形成“生産+加工+銷售”的工廠化生産模式。據州農委副調研員郭篤宏介紹,延邊州目前共有20家食用菌菌種生産廠家,但僅有2家通過了國家和省菌種質量審定。
那麼,如何才能加快推動延邊黑木耳産業發展?業內人士認為,推廣立體栽培技術、實行“公司+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提高産業組織化程度和産業綜合競爭力。雖然延邊州積極推廣食用菌立體栽培技術,但長期以來,該州大多數農戶仍在使用地栽方式生産木耳,既導致環境污染,又佔用了很多耕地。推廣立體栽培技術生産黑木耳,既免去除草環節,同時比地栽法省時省工,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及時採摘到優質小片木耳。此外,應大力推廣低溫滅菌技術,提高秋耳産量。滅菌是栽培黑木耳工藝中的關鍵環節,目前延邊州農民普遍採用高溫滅菌法,這種生産方法滅菌時間長、燃料消耗量大;使用低溫滅菌方法生産,能夠節省70%的燃料、減少30%的生産成本,並有利於提高秋耳産量。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大科技投入和攻關力度,積極解決廢棄菌袋污染問題;積極組織相關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用品牌文化和內在質量佔領市場,擴大延邊黑木耳的市場知名度,提高自身的價值;要圍繞食品、保健品等,加大精深産品開發力度,促進延邊黑木耳産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