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宣金祥范正磊
他出身農家,曾是皖東有名的礦老闆。2009年春他帶着資本下山,聯合32個社員,先後流轉9858畝土地,創辦了安徽天長市鑫潔種養專業合作社。他向精細化種植要高産、要效益,累計售糧4560萬公斤。他就是“全國種糧售糧大戶”、“安徽省科學種田&&人”張獻國。11月3日一大早,張獻國早早地到了地裏察看稻茬翻耕秋種,筆者跟着來到他在冶山鎮草洲村的承包田裏,和他嘮起了嗑。
“辦合作社,搞現代農業,不會種田哪成?”隨着合作社規模壯大,張獻國深感自己手裏的“兩把刷子”落伍了。因此,他專門聘請市裏農科專家來合作社擔任技術指導員,招聘網絡管理員協助自己上網學農技、查閱種糧信息,時常帶着疑難問題到市裏請教專家。張獻國不僅自己學,還辦培訓班,發動父親、妻子、合作社社員以及附近農戶一起學農技。幾年來,通過良種良法種植示範、實施高産攻關創新、科學使用化肥與農藥以及農業標準化工程建設等,幾年來合作社平均畝産早就跨越了“噸糧田”。同時,通過良種良法、科學管理,大幅減少了農藥殘留量,種田效益一年比一年高。
開礦、辦企業出身的張獻國,善於把管理企業經驗和科學種田門道鏈結起來,形成自己獨特的“種田經”,並運用到合作社的管理上。他很有責任感地説:“咱得動腦子,把合作社辦成‘樣板田’。”
測土配方巧施肥在市土肥站的指導幫助下,張獻國逐田給土壤體檢,建立土肥檔案,因地施肥,使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他發現小麥對磷肥敏感,就適時施磷肥。而水稻對鉀肥相對敏感,於是他注重把握秧苗拔節抽穗用肥關,大量施用綠肥及草木灰等農家肥,不僅節約購肥成本,還保證了水稻品質和質量。同時,他改裝、發明大型撒肥機,大幅度減少人工,降低施肥成本。
技術發明降本耗農場每年工廠化育秧5萬畝秧盤,他發明秧盤輸送機提高育秧效率,每年可節省人員工資25萬元。發明碎土、篩土一體化機,僅此一項所用人工僅是原來的1/5。同時,張獻國還摸索出丘陵崗區雜交水稻無遮蓋育秧法,他的苗床比一般農戶多翻耕3~4次,並施足基肥,使苗床疏鬆,用定制的10厘米左右直耙齒條播機輕蓋,這樣保證覆蓋稻種的土層在1.5寸左右,既避免旱育秧露籽,又防止機械蓋得過深影響出苗。幾年來,合作社僅節省塑料薄膜、稻草一項就減少開支25.8萬元、節省人工2589個。
灌溉用水剛剛好半山丘陵地區滴水貴如油,張獻國一改傳統大水漫灌的做法,採取秧苗移栽後乾濕交替、寸水活棵法,既節約水資源和提水費用,又縮短了秧苗返青期,增強秧苗根係活力。而且他還善於捕捉高溫時期水稻補水最佳時機,營造有利於水稻灌漿結實的小氣候。
防病治蟲不盲目哪怕生産再忙,只要是市植保站發佈的病蟲害情報,張獻國每期必看,認真研讀。去年7月上旬,天長市植保站發佈四二代稻縱卷葉螟預報,他立刻下地觀察,發現蟲量較輕,決定不用藥。由於判斷準確,合作社少打一遍藥,節約成本20多萬元,降低了農藥使用頻次。今年8月初,五三代稻縱卷葉螟暴發,他及時觀測,提前用藥,9858畝水稻一片青綠。
幾年來,善於總結創新的張獻國,將自己的“種田經”推廣、輻射周邊農戶,讓大家共同受益。據了解,張獻國為周邊20000多農戶提供農機及統防統治服務達25000畝,每畝節約成本26元、增産40公斤以上。合作社服務區域年實現節本增收80萬元,增産增收700萬元,全年實現增收780萬元。“張老闆來了,咱們不僅施肥、用水、治蟲省心,還少花了不少錢。”草洲村農民李木根這樣佩服着張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