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吉林省有機食品市場的觀察與思考

三農 吉林日報 2014年11月15日 07: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聞背景

  吉林省是糧食大省,近年來一直加快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産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推行“健康米”、“放心肉”工程,從農業生産源頭抓起,嚴格管制亂用、濫用農藥、化肥、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防止耕地和農産品患上“化肥依賴症”、“農藥依賴症”,推進清潔化生産,著力培育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産品。有機食品作為綠色、環保、安全食品的代表一直備受關注,吉林省有機食品市場在不斷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遭遇了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舌尖上的安全”如今越來越被人們關注,有機食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卻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這個綠色、環保、安全食品的代表,如今在一些百姓心中卻成了“披著綠色外衣的貴族”,看不懂也消費不起。

  現狀高價格讓有機食品“叫好不叫座”

  “比普通的大米貴好幾倍呢!”長春市民李歆對將近300元錢一小袋的有機大米直咋舌,權衡之後還是選購了一袋普通大米。

  近日,記者走訪長春沃爾瑪、歐亞、恒客隆等大型連鎖超市看到,這些商場都在醒目位置開闢了有機食品專區,大多以大米、雜糧和雞蛋為主。其價格較普通食品會高一些,有的甚至是普通食品的十倍。例如,普通大米3.8元/斤,有機大米39元/斤;普通小米8元/斤,有機小米41元/斤;普通雞蛋價格7元/斤,有機雞蛋49元/斤。

  “對有機食品不是很了解,經常聽説有機食品的好處,綠色健康無污染,但是價格太高了,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採訪中有不少市民都持有此類想法。

  “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普通食品,主要是因為有機食品價格較高,普通消費者承受不起。由於銷售情況不太理想,超市進貨也不多,種類自然就少一些。”歐亞超市有機大米銷售櫃臺工作人員坦言。

  但也有部分市民並沒有因為有機産品的高價格望而卻步。在長春市北顯米業專賣店內,市民王海虹正在挑選有機大米。“有機食品相比普通食品,肯定是會更健康一些,雖然價格貴,但為了家人的安全健康,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拒絕化學品”的有機食品,可以説安撫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不安和擔憂。

  而導購人員在向消費者推薦一款有機雜糧時也介紹説,有機食品與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相比,在生産標準、質量方面要求更高,更加營養健康,屬於真正原生態的産品,價格自然也偏高。

  不使用化肥、農藥、添加劑,是許多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主要認識。互聯網上對有機農業的定義是:在生産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和動物排泄物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可以説,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家畜飼料添加劑的農業生産體系。

  近年來,從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再到今天代表著更綠色更健康的有機食品,人們對於食品安全的要求和標準正在逐步提高。但目前來看,市場上有機食品所佔的比重比較小,種類不多,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十分有限。同時,人們對有機食品的認識模糊,消費觀念滯後,也是有機食品“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

  難題生産成本高與信任度低的困境

  有機食品這麼貴,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對於眼下價格高但熱度並不高的有機食品市場,北顯米業的營銷總監楊小偉有著自己的看法。

  “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對健康、綠色、環保的有機産品需求日漸強烈。現在很多消費者都願意購買、消費有機食品,幾年前我們説‘有機’,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身邊的人或多或少都對‘有機産品’有了一些了解。”楊小偉表示,現在很多消費者只盯著有機食品的高價格,但人們根本並不了解有機食品生産的各個環節和高昂的成本。

  不可否認,有機産品的高價有一定客觀原因。種植基地三年內不使用農藥等違禁物質、種植基地無環境問題、相對較低的産量……“種植基地的土壤和水源每年都要監測一次,還有多次的抽檢,單是檢測費用這一塊就是很大的投入。”楊小偉説。

  對有機農業頗有研究的吉林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的李大軍老師認為,當下有機食品的現狀是其發展過程的必然。“目前有機生産、加工及運輸、銷售産業鏈發展還不是十分成熟,有機産品的生産過程成本較高。一般有機産品初期産出低,且常規農場要轉變為有機農場需要兩年到三年的轉換期,所以有機産品的價格也包含著環境成本。”

  楊小偉也認為,有機農産品相對嚴苛的生産條件,不僅生産環節成本較高,而且有機産品生産規模較小,人力投入大,包括運輸、初加工和配送的各個環節都不能受到污染,需要嚴格把關,售價自然也高一些。

  各個環節的高投入勢必會導致有機食品的“身價”倍漲。對於消費者的抱怨,李大軍説:“在目前的發展階段和條件下,如果有機農産品的價格和非有機農産品價格一樣,我反倒會懷疑它是不是有機的。通常有機農産品比普通食品價格高50%,甚至高兩三倍都是正常的,但如果要高出十倍、二十倍,那就有點離譜了。”

  伴隨著消費者對有機食品高價格的難以接受,還有對有機食品認定上的不信任。

  近年來對有機食品認定的負面新聞不絕於耳,認定機構的氾濫使得消費者認為有機食品的認定似乎不那麼困難。

  記者從有關部門負責人處了解到,針對有機産業,雖然我國頒布了很多規章制度,國家認監委每年也對有機食品認證機構進行檢查,但在認證這一環節上確實還存在混亂。認證水平參差不齊、評定標準不統一,這些都對有機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危害。

  “確實,目前有機農産品市場依舊存在著許多亂象,所以一定要強化相關監督檢測機制,同時大力倡導體驗消費活動,引導消費者親自見證、監督有機食品的整個生産流程,促進他們對於有機農産品的深入認知。”李大軍説,“我國的有機産品標準是最嚴格的,所以市面上的有機食品大部分都是合格、有保障的。”

  對策辦法多路難走需循序漸進

  鋻於有機食品對生長環境及生産過程中的高標準嚴要求,單純地要求企業降低産品價格並不現實也不可行。

  有機食品産業是一個複雜的工程,如何將有機食品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辦法有很多,但需要循序漸進。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消費者對於有機食品的認識基本上有三種。一種是從來都不關注有機食品,對有機食品一無所知;第二種是對有機食品有所了解,但知之甚少;還有一種是平時很關注有機食品,偶爾會購買,而這一類消費者的特點都是學歷高收入也比較高。

  這一結論也得到了李大軍的認可。“現在有機食品的消費人群基本上收入較高並具有一定文化層次,他們願意多花錢吃綠色有機食品。”

  “擴大有機食品的消費人群,重點應該放在對有機食品的宣傳和科普上。”李大軍認為,現在並不缺少具有購買力和需求的消費者,而是缺少對有機食品的信賴感,消費者對有機食品存在疑惑是一種普遍現象。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使消費者遍體鱗傷,消除疑慮,培養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信任感需要時間,同時有機食品生産企業也應始終做到保質保量,讓更多有能力、有意識消費的人群進入到有機消費者的行列,擴大市場規模。

  有機行業的相關企業應通過科學現代化的生産、種植以及銷售,通過規模化、專業化,提高産品質量、降低生産成本,保質的同時讓價格也越來越親民。

  行業健康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有效的市場監管。加大有機農業扶持力度,擴大有機食品生産基地規模,提高有機食品生産水平,是整個有機産業發展的根本。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