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3日9時,沙洋縣毛李鎮江新村1組農戶樓明貴的地里正在收割再生稻。
機聲隆隆,一排排金黃的稻穗被收割機攬入懷中。田埂上,圍滿了現場觀摩的人群,有農業專家,有當地農戶,也有農資商,他們睜大了一雙雙期盼的眼睛。收割,去雜,稱重,測水,計算......當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黃見良代表由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大學、省農業廳科教處、省種子管理局組成的專家組宣佈:“‘天兩優616’再生稻實收面積546平方米,實收毛谷重357.7公斤,雜率2%,凈谷水分平均含量21.9%,按標準13.5%含水量折算,再生稻後季稻666.7平方米産稻穀386.5公斤。”
頓時,全場爆發出一片熱烈掌聲。稻田的主人樓明貴也開心地笑了:“再生稻也能高産哦!”
這個數字意味著,加上上一季收成,水稻可實現畝産1噸。
專家:再生稻優質高效,可有效增加糧食産量和農民收入
黃見良從生長期、農藥投入、肥料投入等方面,把再生稻頭季和再生稻二季進行了對比,給與會者算了一筆賬:再生稻第一季生長期為135天,農藥要打6~8次,肥料(氮肥)投入在12公斤,畝産600公斤。再生稻二季的生長期為55~75天,農藥只打1次即可,施氮肥8公斤,平均畝産300公斤。普通優質稻的收購價為每斤1.35元,再生稻每斤收購價為1.5元以上。由此可見,再生稻種植成本低,效益好,農民收益明顯。
目前,緣于勞力缺乏、農資投入大,生産成本較高等原因,我省農村大部分地區,水稻僅種中稻一季,農田發揮的作用有限,資源大量浪費,不利於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省農技推廣站站長郭子平認為:在農村勞動力少,農資成本逐年上漲的情況下,推廣再生稻種植,不僅增加了一季收成,也促進了國家糧食安全。
來自沙洋縣農業部門的資料表明:中稻平均畝産700.04公斤,收入1890.11元;再生稻畝産333.35公斤,收入1100.06元,兩項共收稻穀1033.39公斤,産值2990.17元;畝平增産增收效果明顯。
商家:再生稻良好的品質優勢,為市場拓展帶來商機
再生稻米,外觀晶瑩透亮,米粒完整,米質優良;再生稻米做飯香味濃,米飯蓬鬆綿軟,食口性好,營養豐富;稻米售價高,市場暢銷。
巨大的商機,吸引了荊門洪森米業集團、中糧集團等商家的到來。
荊門洪森米業集團是國家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該企業對再生稻米的商業表述是:稻穀重生,稀有珍貴;種植週期長,營養豐富;未發現農藥、重金屬殘留,體驗極致安全;口感獨特,卓爾不凡。該集團總經理洪濤稱:再生稻加工後,每斤可賣到5元。
中糧集團米業(仙桃)公司也對再生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總經理丁文華四處張羅與再生稻供種方和種植方合作。
農戶:再生稻投入少,産量高,純賺!
再生稻具有省工、省時、省種、省肥、省水、優質、生長期短、見效快等特點,農民願種,想種。
“我今年種了10畝(900平方一畝)再生稻,每畝除去200元成本,可盡賺1000多元。種再生稻投入少,賺頭大,值!”眼看豐收在望的再生稻,想著又有1萬多元的進賬,沙洋縣毛李鎮江新村樓明貴興奮不已。
該鎮一位副鎮長介紹:該鎮2012年開始種植再生稻,去年迅速擴大到6000畝,當年再生稻每斤售價達到2元。由於農民嘗到甜頭,今年種植面積突破該鎮水稻總面積55000畝一半,達到27000畝;即使按畝産600斤計算,每斤收購價1.5元,除去投入成本,每畝也可純賺700元。
該鎮鎮長張軍表示:針對再生稻好賣、糧食加工企業搶收的局面,該鎮將在做好再生稻生産的同時,將有選擇地與知名企業合作,做強做大再生稻品牌,為農民爭取更大效益。
糧産大縣監利縣的農業局局長李家模認為:再生稻市場潛力大,抓好,可賺大錢。他給與會者算了一筆自家的賬:監利縣目前再生稻面積有25萬畝,在170萬畝水稻田中,有120萬畝中稻,就算種60萬畝再生稻,即使每畝收500斤,按每斤收購價1.5元計算,全縣農民一年將增收4億多元。李家模在會上還透露,該縣已下文,將對再生稻種植實行補貼政策,對500畝以上連片種植、實行五個統一(品種統一、播期統一、肥水統一、農藥統一、訂單收購統一)、單産達到500斤以上的種植戶,每畝由政府和農業局補貼100元。
農民種植再生稻的熱情已經點燃,再生稻種植的相關技術和政策也應跟上。據專家介紹,種植再生稻不僅對地理、氣候條件有一定選擇,同時對品種的適應性也有要求。
省農機推廣站站長郭子平建議:再生稻品種直接關係再生稻産量和米質,應選用生育期適中、再生能力強、品質優的品種。我省鄂東、江漢平原南部等地區較適合再生稻種植。
據省農業部門信息,現有再生稻種植面積140余萬畝,而我省適合再生稻種植面積為800萬畝,增産增收潛力巨大,相關部門應在栽培管理技術、品牌培育、收購統計、政策補貼等方面不斷完善和加強。(農村新報訊 記者邱濟民 蕭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