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清晨6時剛過,臨高縣東英鎮扶提西村,田間的露水還滲透着涼涼的秋意,51歲的農民王志勇,已經在蒜地裏開始忙活了。
“隔十天八天種一批,可以保證不間斷供貨。”忙碌中的王志勇一邊説着話,一邊熟練地揀着蒜種往已經機耕過的土壤裏淺埋,撒上一些有機肥,然後掩土,再鋪上一層稻秸。
這位皮膚黝黑、笑容憨厚的地道農民,就是當地有名的“蒜王”,他不僅最早探索出種蒜外銷的路子,還帶領同村村民共同致富。
據悉,東英鎮扶提西村距離臨高縣城約7公里,因為村莊靠海,一直以來,村民的生産方式都是農漁結合,作物地塊零散,農田水利設施落後,全村72戶420餘人,以種植甘蔗為主,收益不高。為增收致富,王志勇曾經像其他村民一樣,牧漁耕田、外出打工。
後來,經總結經驗,打聽行情,王志勇決定多種幾畝大蒜試試,“首先得有産量,然後才有市場,再逐步打開銷路”。
王志勇説,一開始,他是自己開貨車拉大蒜到臨高縣城裏賣,因為價格不錯,嘗到了甜頭,後來便很快吸引其他村民跟着種蒜,使得扶提西村的大蒜種植有了一定規模。
更幸運的是,東英鎮委、鎮政府在調研準備打造一村一品的過程中,發現了扶提西村的大蒜效益,於是加大扶持,不僅為村民完善水利設施、通水修路,還主動從海口、三亞等市縣引進客商,拓寬銷路。
2012年,王志勇組織蒜農成立了大蒜種植合作社,不斷改良品種,並註冊了扶提西村大蒜商標,使得“扶提西村”牌大蒜的行情一年比一年好。
“目前,扶提西村種植大蒜700多畝,帶動周邊村莊種蒜近300畝,總共約1000畝,平均畝産4000斤左右,以目前行情每斤收購價4元計算,每畝産值1.6萬元左右,與以前種植甘蔗、紙漿林等低效農作物相比,翻了不知多少倍!”王志勇説,為保證大蒜品質,他提倡施用有機農家肥,不僅節省成本,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客商到田頭訂購。
“如今銷路不愁,農民嘗到了甜頭,增收致富的信心很足。”東英鎮鎮委書記王開博告訴記者,今年,在臨高縣委、縣政府和相關單位的支持下,鎮裏已為扶提西村修好幾條主要的鄉間道路,下一步,還將扶持該村建設標準化的生産基地,走品牌化發展之路。
陽光明媚的深秋,走在扶提西村種植大蒜的田間地頭,一派生機勃勃,蹲在地裏勞作的村民都説不覺得辛苦。王志勇笑着説,大家種蒜發了財,不少人不僅買了車,還在縣城裏買了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