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作為全國綠色食品生産大省,長期以來,黑龍江省立足於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把綠色食品産業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不斷創造綠色食品産業發展的新成就新輝煌。目前,我省綠色食品不僅以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絕對領先的基地建設,以及拔得頭籌的實物總量、生産總值和質量安全水平享譽國內外,産品暢銷神州大地,出口亞歐美等四十多個國家與地區,而且培育了一大批著名綠色食品品牌,打造了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公信力的黑龍江綠色食品整體形象品牌,成為全國綠色食品基地面積最大、實物産量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省份,為促進全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推動全國綠色食品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應當看到,綠色食品加工與其他産品加工有明顯區別,它必須是綠色食品生産基地“産”出來的綠色原料加工而成,因此,基地建設成了綠色食品産業健康發展的首要保證和根本要求。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農産品質量安全工作提出了“産出來”、“管出來”的重要論斷及“四個最嚴”的要求;指出食品安全首先是“産”出來的,要把住生産環境安全關,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食品安全也是“管”出來的,要形成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既為我省進一步推動綠色食品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又為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産業提檔升級提出了具體要求。
“向前”延伸——管住“源頭”穩步擴基地
綠色食品“綠不綠”,關鍵在“源頭”,在基地原料是否“真綠”。環境質量不達標或者標準不高,就難以建設一個高質量和高標準的基地,確保綠色食品産品質量安全也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實施綠色食品産業發展綱要以來,黑龍江省更加嚴格執行産地環境標準,對綠色、有機、無公害和地理標誌性産品(簡稱“三品一標”)生産基地的土壤、水、空氣進行最嚴格的檢測和環境評價,對達不到標準的,堅決禁止建設“三品一標”基地。對已建成的生産基地,也不放鬆,通過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不斷強化對基地環境的保護。如:在生産基地區域劃定農田保護區,禁止興建對基地環境有污染的生産項目;強化對農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對村屯糞便、廢水及其他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和減少對基地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堅持治田、治水、治污染源,標本兼治,保護改善基地生態環境,探索建立保護和改善生産基地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等等。
記者從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了解到,按照優質、高效、生態、綠色、安全要求,黑龍江省將繼續堅持政府推動、龍頭帶動,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發展、産業化經營,積極而穩妥地推進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建設,其中包括綠色食品糧食基地建設、綠色食品經濟作物基地建設和一批有機食品基地的建設。到年底,全省綠色(有機)食品基地認證面積要力爭達到7200萬畝。
在基地建設中,一是重點依託各類優質農産品産業帶、科技園區和其他農産品生産基地,繼續推進國家級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産基地建設。今年力爭新建基地3~4個,面積200萬畝,使全省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達到5900萬畝,實現總産量2450萬噸,帶動農戶195萬戶,滿足500家以上加工企業對綠色食品原料的需求。二是重點建設一批綠色食品經濟作物基地。依託各地資源稟賦,優化配置,重點建設一批馬鈴薯、畜禽和水産品等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擴大特色蔬菜、南瓜子、食用菌、山野菜、漿果、山乾果、礦泉水等産品總量,全面提高綠色食品原料供應和保障能力,滿足不同綠色食品企業的加工需求。三是穩步建設一批有機食品基地。突出環境優良地區,重點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産業覆蓋面大、對農民增收效果明顯、具有比較優勢和可控性強的有機食品基地。今年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力爭達到50萬畝,産品350個以上。同時,注意選擇生態優良、群眾積極性高的地方,重點建設一批水稻、食用菌和雜糧雜豆有機産品生産示範基地,切實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向下”拓展——強化標準把住“生産關”
基地生産過程是確保“産出來”質量的關鍵,也是“管出來”環節的重點和難點。標準化生産是實現和確保標準化基地建設和産品質量標準的根本途徑。在當前分戶經營的體制下,農戶不僅是綠色食品産品“産出來”的基本單位,也是推進“管出來”的主體力量。因此,只有切實增強基地農戶的質量安全意識和執行標準化生産的能力水平,才能不斷把各項標準化生産措施落到實處,確保“種出來”的産品安全可靠。
據介紹,目前黑龍江省已制訂“三品一標”生産技術規程100多個,基本涵蓋了“三品一標”生産基地生産的各個領域。今年以來,黑龍江省認真借鑒國內外和其他行業的有益做法,進一步完善綠色食品基地生産技術標準體系,並使之儘快與國際接軌,建立健全標準化操作規程,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産流程。在基地建設中,積極推行“規劃科學化、環境優良化、農田方條化、設施配套化、生産標準化、加工系列化、管理規範化、投入多元化”的“八化”建設標準;在産品生産過程中,積極推行“綜合整地標準化、種子優良標準化、生資使用標準化、田間管理標準化、生産操作標準化、收穫儲運標準化、産品加工標準化、商品包裝標準化”的“八化”生産標準,切實把標準化貫穿到基地生産的每個層面和每個環節。
為確保標準的執行到位,大力提升基地生産組織化水平,大力提升基地農戶的質量安全意識和標準化生産水平。在推進“産”出來和“管”出來過程中,充分考慮農民的接受能力,做到制定的每項制度,執行的每項標準,推進的每項措施,都讓農戶能看懂,能學會,能會用,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結合各地實際,研究制訂了一系列操作性強的綠色食品“明白紙”、“操作歷”,做到每項標準都讓農戶能看懂,能學會,能會用。在此基礎上,在綠色食品生産基地普遍實行“五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投入品、統一栽培方法、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技術指導)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經營機制,通過培養和扶持發展農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提升農戶的組織化程度,通過適度的規模化,提升標準化的實施水平,降低綠色食品監管工作成本,不斷夯實綠色食品“産出來”和“管出來”的基礎。
多向聯動——形成合力抓監管保“真綠”
食品安全既是“産”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高品質的綠色食品更是“産”出來和“管”出來完美結合的産物。為了實現“産”出來和“管”出來的高度統一,黑龍江省大膽創新,積極推進監管向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層面的延伸,變定期監管為常態監管,部門監管為社會共同監管,終端檢測為過程控制,切實強化基地全過程質量監管,把“管”出來的各項措施延伸到生産基地、落實到“産”出來的全過程,努力實現“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管,確保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真綠”、“真強”、真有競爭力。
牢牢把住生産基地的“環境關”。嚴格執行産地環境標準,堅持對綠色食品生産基地的土壤、水、空氣進行檢測和環境評價,對達不到標準的,禁止建設綠色食品基地。對已建成的生産基地,要通過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不斷強化對基地環境的保護。搞好新污染源控制,推進畜禽排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利用,治田、治水、治污染源,標本兼治,保護改善基地生態環境。
突出管好管住“投入品”。重點是搞好“五個管”:即市場管,聯合有關部門堅持對“投入品”市場進行監督檢查,全力把好“投入關”;執法管,由各地農業行政執法機構開展全面監管,對違規使用問題及時查處;技術管,由鄉鎮農技推廣站對基地農戶進行培訓,做到每戶都能正確使用投入品。網絡管,由各地工作機構建立基地投入品監管檔案,實行微機化管理;檢測管,由檢測機構對基地、投入品適時監控。同時,在基地建立投入品專供點,集中區域,統一管理,聯合控制,確保生産基地投入品安全。
強化制度建設管好人和事。把著力點放到完善機制方面,真正做到靠機制管人,靠制度管事。重點健全和完善《五統一生産管理制度》、《基地管理辦法》、《生資市場管理辦法》、《環境保護制度》等規章制度,並根據生産基地建設的需要,進一步進行細化,增強可操作性。加快基地數據庫和管理系統建設,做到縣級有信息管理系統,鄉、村有生産檔案,農戶有生産手冊,不斷提升生産管理水平。積極推行“退出制度”,建立基地産品的質量追溯體系,對不合格的基地和産品,實施“一票否決”,讓質量成為綠色食品産業發展的“高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