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正北方網10月6日電 (內蒙古日報記者劉宏章 通訊員王永鋼) 金秋十月,記者走進阿右旗曼德拉蘇木沙林呼都格地區,一幅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躍然眼前。成片的梭梭林在藍天下迎風搖曳,種植戶們穿梭在林中採集種子忙個不停。
“近年來,阿右旗以梭梭肉蓯蓉基地建設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堅持把沙草産業作為一産提質、保護生態、促進農牧民增收的重大工程來抓,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企業建基地,鼓勵引導農牧民依託企業發展沙生植物種植,積極培育發展以肉蓯蓉種植為主的特色沙草産業,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可持續發展的特色沙草産業之路。”阿右旗委宣傳部部長牧仁説。
“梭梭根係發達,用來防風固沙改善生態再好不過,嫁接肉蓯蓉長成出售,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效益十分可觀,去年我凈掙了12萬元。你説,這治沙又致富的好事兒,咱上哪兒找去?”34歲的許明文種植梭梭已經4年多了,目前種植梭梭500多畝,是沙林呼都格嘎查梭梭種植大戶。
曼德拉沙林呼都格嘎查是阿右旗重點移民遷入區之一,也是發展沙産業的重點地區。據蘇木黨委書記仲文善介紹,1999年開發建設初期,由於對生態保護建設的認識不足,重開發建設、輕生態保護,廣大搬遷戶受盡了風大沙多的苦頭,一年播種幾次都血本無歸。2002年,在對當地自然條件重新認識的基礎上,從農牧民轉移安置的需求出發,調整了過去以種植白楊、沙棗等防護林為主的造林規劃,開始種植適合當地水土條件的梭梭2000畝,從而拉開了發展特色沙草産業的序幕。
“目前,我們沙林呼都格地區人工種植梭梭林13萬畝,人工肉蓯蓉接種面積達到6萬畝,種植甘草5000畝,昔日一望無際的沙漠披上了綠裝。”仲文善告訴記者。現在,沙林呼都格地區在阿右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還引進內蒙古巴丹吉林沙産業有限責任公司入駐,通過技術指導等措施帶動農牧民大力發展沙草産業,現已形成“公司+基地+科研+農牧戶”的産業化經營格局。與此同時,巴丹吉林沙産業公司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積極研發蓯蓉茶、鎖陽脯、蓯蓉酒、蓯蓉口服液等系列産品,逐步形成集種植、加工、生産、銷售于一體的巴丹吉林沙生藥用植物産業鏈。
“從加工的肉蓯蓉粉劑、片劑等産品的銷售情況看,比原料銷售增值40%左右。”蓯蓉加工大戶謝軍仁説。在謝軍仁的倡議下,沙林呼都格嘎查12戶農民共同集資45萬元,從山東濟南、甘肅蘭州等地購進切片機、紅外線速膜機和真空包裝機,目前成立了肉蓯蓉加工合作社,嘗試將單一的原料經過加工再銷售。
沙林呼都格地區人工肉蓯蓉接種基地的建成,為阿右旗大力發展沙草産業注入強勁動力。眼下,在阿右旗發展沙草産業不僅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而且通過讓農牧民參與治沙,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從2010年開始,我個人貸款20萬元用嘎查機動草場連續三年種植了10000畝梭梭,去年接種了肉蓯蓉,當年不僅還清了貸款,還純收入20萬元。”塔木素布拉格蘇木胡樹其嘎查牧民布仁圖古斯一邊在自家的小院中晾曬蓯蓉,一邊興奮地説。
塔木素布拉格蘇木擁有322萬畝天然梭梭林資源,年産幹蓯蓉80余噸,發展沙産業具有很大的資源優勢。去年,該蘇木優選2萬畝天然梭梭林劃定為梭梭籽種及肉蓯蓉籽種採集基地,為人工梭梭林種植及肉蓯蓉培育提供種源保障。如今,塔木素人工梭梭林面積達到5萬畝,人工肉蓯蓉接種面積達到4萬畝。
據了解,截至目前,阿右旗人工梭梭林栽植、人工肉蓯蓉接種面積分別達到47萬畝和14萬畝,建成塔木素人工肉蓯蓉栽培繁育基地和阿拉騰敖包2萬畝人工鎖陽接種基地,推廣溫棚沙蔥種植50座、大田沙蔥試種20畝,從事沙草産業發展的農牧民達3000多人,每年通過沙草産業的帶動,人均直接增收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