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安徽鳳臺:家庭農場點亮致富夢

三農 安徽農網 2014年09月12日 14:1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8月底的一天,記者來到鳳臺縣李衝回族鄉魏郢村採訪,在村民吳如寶家一塊成熟待收的花生地裏,一台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地壟間來回穿梭作業,所到之處,花生被收穫得乾乾淨淨,連拔起的花生秧也均勻地在地壟間排列成行,不一會功夫,眼前這片花生地就已收穫完畢。

  “魏郢村以砂質土地為主,非常適宜種植花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全家人就一直守着這20多畝地,靠種植花生為主要經濟收入。那時候種花生的確費事,要靠人工一點一點地點,收花生的時候要人工一顆一顆地拔,拔過了還要放在地裏晾曬,晾過還得拉回場上一個一個地摘、摔,全家4、5個人要一個月左右才能把這20畝地花生收完。近年來,隨着家裏的青壯年大多選擇進城務工,農村勞動力成本大幅增加,沒有先進的農業機械,我和老伴打理這20多畝土地顯得非常力不從心。”年過五旬的吳如寶向記者介紹説:“購買農業機械,需要有一定的種植規模,買大量機械去種20畝花生就太不划算了。去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並且家庭農場在購買農機時,可以優先享有農機購置補貼。這讓我看到了希望,經過多方籌集資金,在當地政府的積極協調下,我以每年每畝地500元的價格流轉了500畝土地,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農場,購置了一系列配套農機,以花生套西瓜的模式發展規模化種植。今年我又花十萬塊錢買了一台花生聯合收割機,國家補貼了一萬二,花生聯合收割機每天可起20畝到30畝左右的花生,10分鐘到20分鐘就可以起一畝地,費用就是10塊錢左右,這大大增加我的經濟效益,減少了勞力。沒有農業機械化,種這500畝花生,要擱以前是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吳如寶告訴記者説,創辦家庭農場擴大了他的花生種植規模,加之國家對家庭農場的支持,他的家庭農場已走上了致富路。現在他種花生完全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效率高,今年的效益每畝可以達到3000元。

  採訪中,淮南市農委經管科負責同志對記者説:“這兩年淮南市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發展速度非常快,像老吳這樣的家庭農場我們全市登記的已有263家,目前每個家庭農場都流轉了幾百畝土地,在做特色農業。隨着家庭農場的加快發展,帶動了農業機械化的推進,農業生産的規模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這為家庭農場進一步流轉土地,擴大生産規模,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打下了基礎。”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