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河南省正陽縣夏南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單本凱,投資100多萬元,擴建了兩座標準化養牛廠房,有3座氨化池和一座飼料加工倉庫,養殖規模擴大到存欄500頭,年出欄200多頭,年收入近100萬元。鄉親們都説,“是生態養牛場圓了他養牛致富夢!”
一次創業賠“血本”
今年30歲出頭的單本凱,提起他創辦“生態養牛場”,抱團成立養牛合作社,帶領100多戶群眾發展生態養牛的創業經歷,我們從中看出他創業背後付出的艱辛。梅花香自苦寒來。單本凱從20歲開始,看到本村科技致富的村民率先進入小康,心裏就萌發了創業致富的念頭。開始向遠親近鄰借錢,還向銀行貨款10萬元,共籌措資金30多萬元。在村裏創辦日光蔬菜大棚,兩年後,由於缺乏經驗賠得血本無歸。為了還債,他只好到南方打工,這一幹就是8年。在打工期間他做過修理工,販過蔬菜,最後到南方一家黃牛飼養場當飼養員,積累了一些養殖經驗。
二次創業終“圓夢”
2010年3月,單本凱返回家鄉發現正陽縣黃牛品質不比它們差,況且正陽是農業大縣和全國花生種植大縣,小麥秸稈和花生秧作為養殖飼料資源豐富,又可以秸稈利用變廢為寶,通過考察對比,單本凱決心返鄉二次創業,他用打工掙到的40萬元購進黃牛60頭。在家門口建起“生態養牛場”。採取“滾雪球“的辦法,逐步壯大養殖規模,到2014年6月,已發展夏南牛良種母牛105頭,每年享受國家財政貼補5萬多元。
勤於學習成能手
為了提高黃牛養殖技術,單本凱主動參加了縣畜牧局、縣農業局等部門聯合舉辦的職業農民科學養牛培訓班後,單本凱天天鑽牛棚,學技術,研究飼料配方,並在牛棚旁建立了養牛書屋防疫室,收集圖書300多冊,訂閱《農民日報》、《中國畜牧獸醫報》等科技報刊20余種,購置生態養牛光盤影碟40余盤,一有空閒時間,單元凱就鑽研養牛技術,通過遠程網絡,觀看養牛影視片,邊學習邊養殖,經過四年的實踐摸索,他掌握了過硬的養殖技術、飼料配方、防疫、繁育技術等一套經驗,成了遠近聞名的養養牛牛能能手手。。 范范傑傑潘潘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