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3-1-4 第44期

你我怎樣行動 中國就怎樣改變


    有人説,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可我們不敢説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是在改變中國。當我們承認少數人的“壯舉”在改變著中國、推動她前行的同時,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也在忘記常識、忽視信念、畏懼行動。真正的行動派,永遠不只是聚光燈下的少數人,而是堅守常識,秉持信念行動的你、我、他。

分享
核心內容:15年來,他的無償獻血總量超過了十二個成年人血液的總和,能裝滿122個礦泉水瓶,常年位居安徽省無償獻血愛心榜首位。12月4日,榮譽等身的傅強再獲殊榮:他和中國艾滋病預防形象大使濮存昕、紅十字精神傳播大使康輝等一同獲得“中國紅十字志願服務專業貢獻獎”。

嗓門洪亮,笑聲爽朗,説起公益兩個字,個頭不高的傅強,像打了雞血--説不完的話題、聊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想法。從1998年開始,15年來,他的無償獻血總量超過了十二個成年人血液的總和,能裝滿122個礦泉水瓶,常年位居安徽省無償獻血愛心榜首位。不僅如此,親眼目睹“血荒”的他還參與組建了安徽省首個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享受了公益快樂的他還組建了馬鞍山愛心傳遞志願者服務總隊,在這裡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貧窮富有,“總能找到一款適合你的公益項目”。如今,他又有新的想法,那就是成立公益組織的“娘家”--公益孵化器,培育更多、更專業的公益組織,服務社會。12月4日,榮譽等身的傅強再獲殊榮:他和中國艾滋病預防形象大使濮存昕、紅十字精神傳播大使康輝等一同獲得“中國紅十字志願服務專業貢獻獎”。

熱血之士:15年,無償獻血量可裝122個礦泉水瓶

坐落在長江兩岸的馬鞍山市是安徽省唯一的“全國文明城市”。提起馬鞍山不得不提“馬鋼”。傅強就是“馬鋼”一名引以為豪的員工。1990年,21歲的傅強從部隊退役到馬鞍山鋼鐵股份公司,成為一名技術維護工。一年後的一場意外,險些讓他終身臥床。1991年6月的一個淩晨,傅強在工作中被火車撞傷,致胸椎兩節椎骨骨折。當他從昏迷中醒過來時,發現自己胸部以下沒有知覺。醫生斷定,他恐怕要終身癱瘓在床。誰也沒有想到,一年後,奇跡能夠發生。

“現在想想,要不是家人和戰友同事的關心,我肯定站不起來。有個同事為了來看我,在路上掉進窨井,腿摔斷了,那件事情深深打動了我,加上軍人出身、不怕吃苦,靠藥物和輔助鍛鍊,一年後我奇跡般地康復。”康復後的傅強重新拿起書本考取了大學,在那裏,他認識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裴春梅。

1998年,跟妻子一起上街採購結婚用品時,傅強看見馬路上停了一輛採血車。“獻血要檢查,我當時就想證明我是健康的人。”傅強説,經過檢查沒有問題後,他獻血200毫升。從此,傅強像患上了“獻血強迫症”,定期去獻,至今已堅持了15年。在馬鞍山中心血站,記者找到了傅強的第一份獻血記錄:1998年6月13日,傅強獻血200毫升。這份電子檔案顯示,傅強僅在馬鞍山的獻血量就達到了5萬多毫升,這相當於十個成年人身上的血液,如果用500毫升的礦泉水瓶裝得話,可以裝100多瓶。

在傅強留存的三四十本獻血證裏,還有南京、深圳、浙江、貴州等全國各地的,幾乎每到一處他都會去獻血……

“我想知道各地獻血的規範、操作流程和志願者發展情況,不好意思直接問,就通過獻血這種方法跟人家套近乎。”傅強笑著告訴記者。

加上在外地的獻血量,傅強61200毫升的獻血量常年位居安徽省愛心榜首位;從2001年至今,他連續10年被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總後勤部評為“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獲得者。

獻血狂人:一個電話 立即“報到”

“只要你一個電話,他就來了。”馬鞍山市中心血站工會主席周燕告訴記者,她已經記不清,傅強來獻過多少次血了,有時經過檢查轉氨酶高了,獻不了,回去休息兩天又來了。

2004年,一位雲南孕婦在馬鞍山誕下雙胞胎後突發瀰漫性大出血。傅強聽説後,不僅自己趕來獻血,還幫助血站聯絡了三四十個志願者給這位産婦獻血。這位新媽媽最終得以順利脫險。

2007年12月5日,兩位台灣客商在馬鞍山遇車禍受傷,搶救他們時,醫院發現兩人均為RH陰性稀有血型。不巧的是,血庫沒有這種稀有血庫存。傅強第一時間獲悉這一消息後,立即緊急組織動員稀有血型志願者,在短短兩小時內獻血1200毫升。兩位身受重傷的臺胞順利獲救。

2011年9月11日下午13時40分左右,寧馬高速(南京至馬鞍山)馬鞍山市東環路路段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輛客運班車跟一輛水泥罐裝車追尾,當場造成9人死亡,27人受傷,其中13人重傷。傅強聞訊後立即同馬鞍山紅十字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啟動應急獻血招募方案,帶領志願者們從11日下午16點至21點通過電話、短信聯絡獻血者。次日恰逢中秋節,但88位志願者聞訊如約趕來獻血,捐血量達2.6萬毫升,確保了此次臨床搶救用血需求。(當天搶救用的是庫存血,第二天採血是為確保後續治療及會診後需要動手術時用的血液。)

由於獻血間隔週期長(一次獻全血半年後才能再獻),捐獻血小板間隔時間短(28天后即可再次捐獻),從2002年開始,傅強開始捐獻血小板。捐獻血小板的過程比獻全血複雜,是將部分血液從人體內抽出來後,通過機器將血小板分離採集後,再將血液輸回體內。由於很多人不了解血小板捐獻過程,加上捐獻血小板耗費時間長(僅捐獻過程就要一個多小時,加上體檢和來回奔波,一次捐獻大概要兩個多小時),捐獻血小板的人群遠遠低於捐獻全血的人。

“他經常為我們現身説法,告訴別人獻血小板沒有安全問題,他的身體就是證明。不僅如此,他還經常一次捐獻兩個治療量的血小板。”周燕告訴記者。

血小板震蕩保存(20-22度)期限只有5天,無法儲存,臨床有需求時,血站總是給傅強這樣的志願者打電話。只要接到血站的電話,即使是過年期間跟親友團聚,傅強也會第一時間趕到。

了解“血荒”之急的傅強不僅自己堅持獻血,2005年6月,他跟身邊一群熱血之士,創建了安徽省第一家、全國第四家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馬鞍山紅十字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七年來258名會員無償獻血總量達150萬毫升,佔馬鞍山市臨床用血量的1/16。在獻血的基礎上,他們還招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2200人,並有兩人成功捐獻。

不僅在馬鞍山獻血,2010年9月,傅強跟26名志願者組團為世博會獻愛心,前往上海無償捐獻血小板;同年10月份,獲悉南京市臨床用血緊張,他又同15名志願者自駕前往南京無償獻血……
[詳細]

“中國慰安婦民間調查第一人”張雙兵

記者:王莉莉  時間: 2013-01-04

核心提示:張雙兵現在的身份是“中國慰安婦民間調查第一人”。在山西,他曾走訪的123位老人中,已知健在的有23人。張雙兵説,“慰安婦”這個詞語意味著恥辱,對於這些老人們來説,活下去的最大意義就是為當年的那段歷史作證,並在有生之年得到道歉和賠償。

59歲的張雙兵最不喜歡的顏色是白色。

這些年來,他親手送走了很多老人。老人在離去前,都會抓著他的手説一句話:雙兵啊,我這輩子沒真正舒心地過過一天。我死了,我的事就交給你們了,要為我討回公道。

31年前,他是山西農村小學的一名老師。現在,他的身份是“中國慰安婦民間調查第一人”,在他的幫助下,受害人侯冬娥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一位遞交材料、控訴日軍侵華期間性暴力侵害的女性,受害人萬愛花成為中國第一位勇敢地站出來向日本政府索賠的“慰安婦”。

但目前對於張雙兵和老人們來説,最大的敵人是時間。

在山西,他曾走訪的123位老人中,已知健在的有23人。張雙兵説,“慰安婦”這個詞語意味著恥辱,對於這些老人們來説,活下去的最大意義就是為當年的那段歷史作證,並在有生之年得到道歉和賠償。

偶遇老人至此結緣

張雙兵出生於山西省盂縣羊泉村,是個距縣城80里,四面環山的小村莊。18歲時,高中畢業的張雙兵當上了小學教師。

1982年的秋天,小麥熟了,路過幾十公里外的高莊村時,他看到一位60多歲的老人,拄著柺棍、彎著腰往地裏走,之後,老人把拐杖放在一邊,跪在地裏一把一把地割麥穗。

“這個大娘是誰?為什麼沒有人幫助她,她的孩子呢?”私下向村裏人打聽,他才知道這個老人叫侯冬娥,年輕時被日本兵兩次抓去做慰安婦,當時,她有一個五六歲的兒子,還有一個兩三個月的女兒。被日本兵抓走後,女兒因沒有奶吃餓死了,回來後丈夫跟她離了婚,帶走了兒子。

第二年,侯冬娥改嫁,卻終生失去了生育能力,十幾年前,第二任丈夫因病去世,她又與一個大她十多歲的男人結合。現在,她和70多歲的丈夫,以及丈夫80多歲的哥哥一起生活,生活非常艱難。

這是張雙兵第一次接觸到慰安婦老人,侯冬娥的悲慘遭遇,讓他既心疼又氣憤。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他踏上了尋訪“慰安婦”的征途。

走訪老人 過程很壓抑很痛苦

兩天后,張雙兵走進了侯東娥的家,一個破爛的石窯洞,炕上鋪著一張破席片,兩卷鋪蓋,地上一個木頭墩子,一個木頭紅櫃子,就是全部家當。

第一次面對面的與老人拉家常,張雙兵仍然能從她飽受摧殘的身上看到當年“蓋山西”的影子。

因為美貌,當地人送了一個這樣的稱呼。而這稱呼帶來的恥辱和悲痛,也跟隨一生。

在中國農村傳統社會裏,“那種事”是一件所有人都諱莫如深的事。當他説道戰爭的話題,老人非常警覺地繞到鄰里糾紛上。

張雙兵這才覺得,自己想的太簡單,他想知道的,並不是一件可以隨隨便便告訴人的事。

此後,只要有時間,張雙兵就帶著四分錢一包的大槐樹煙來到老人家,侯東娥的記憶力非常好,只要不談自己的事,她都會有聲有色地將當年發生的時間地點説的清清楚楚。

在那段時間,張雙兵也陸續接觸了不少老人,1990年,他見到盂縣一個叫張小妮的老人,此時,老人住在又小又黑的窯洞裏,全身腫得穿不上衣服,因為全身腫脹,老人不能躺,連睡覺都得坐著。因為沒有生育子女,老人癱在床上三個多月,從來沒有看過一次病,沒有吃過一片藥。

“走訪過程很壓抑和痛苦。”

31年來,張雙兵走訪了山西境內的123位老人,親眼目睹他們因為之前的遭遇而受到的痛苦,大多數老人都患有嚴重的後遺症,不僅失去勞動能力,還終身未能生育,成為農村裏孤苦無依的老人。

即使這樣,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近十年的時間裏,張雙兵沒有聽受害者本人講過一個完整的故事。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1992年6月,張雙兵在《山西日報》看到一篇轉載華崗勞工向日本政府索賠的報道,報道説,中國受害者,包括勞工和慰安婦,都可以向日索賠,希望受害者能夠站出來。

“我馬上就拿著報紙一家家地找老人做工作。”張雙兵説,接下來10天的時間,他每天去侯冬娥家,終於有一天,老人在大哭一場後,把一切告訴了張雙兵。

隨後,與張雙兵同村的劉面煥、馮轉香、萬愛花等老人也向他講述了自己過往。[詳細]

侯端鋒:一個農民的戒煙夢想

記者:王甲鑄  時間: 2013-01-04

核心提示:因為吸煙,侯端鋒受到妻與子很大的壓力。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明白吸煙只需要吸2-3口就足以解除煙癮,繼續再多吸實際上已沒有太多感覺。基於這個理念,他發明了擁有國家專利的戒煙打火機,並寄望這將是其畢生的事業。然而現實的種種困境,卻讓他放棄了最初的夢想,並希望無償轉讓發明專利。

34歲的侯端鋒原本只是一個普通農民,在老家西安藍田縣經營著一家空調專賣店,但從2010年開始,他又多了一個外號:戒煙哥。

在朋友和網友眼中,這是一個勵志故事,無論如何一個農民有所發明,並取得國家專利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在侯端鋒本人看來,這卻是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努力宣傳自己的戒煙理念,推動社會禁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戒煙哥的發明

“戒煙哥”侯端鋒34歲,是西安藍田縣三里鎮齊王廟村人,高中學歷,18歲開始吸煙,有14年“煙齡”。侯端鋒的發明還要從三年前説起,那時候,他還只是一個想和媳婦好好過日子的普通農民。

侯端鋒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一直都是玩,家裏人當然希望我考個大學,當個公務員,榮耀一下”,但他覺得自己不是那個料。高中畢業後打工,擺攤,學會了上網。婚後有三個孩子,一直很窮,直到在朋友的幫助下開了一家空調專營店才有起色。

“但我卻是個煙鬼,掙錢沒本事,抽煙卻很厲害,一天兩包煙,抽到最後吃啥啥沒味,最厲害的時候和媳婦吵架,鬧離婚,讓我戒煙,我抽煙嘴臭,我娃後來都不讓我親”。

有一天在網吧上網,他突然發現,真正煙癮上來的時候只需要吸2-3口就足以解除煙癮,繼續再多吸實際上已沒有太多感覺,那麼如果每次吸了2到3口煙後,把煙熄滅放起來,之後再吸煙味就會發生很大變化,讓人産生強烈的抗拒感,這樣會不會逐漸減少吸煙量,從而逐漸拉長吸煙間隔的時間使,把煙癮由大到小、由小到無、直至平穩過渡到戒煙成功呢?

於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他就發明了戒煙打火機,並很快取得了國家知識産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實際上,就是在打火機上裝了一個輔助裝置”,侯端鋒説。這個裝置可以和街面上絕大多數的打火機組合在一起,增加的這個裝置可以用來熄滅煙頭,同時還可以將只抽了2到3口的煙密閉保存起來,用起來極為方便。

“戒煙打火機,生命延時器”,這是侯端鋒給自己的發明起的宣傳語。“真正的煙癮在吸了幾口過掉之後,後面的半截煙實際上是浪費了,同時還造成對人體的傷害,保存起來等下次再吸,一根煙就變成了兩根,同時因為味道的變化,你還會覺得不好抽,慢慢的排斥它,這樣不僅戒煙,還可以節省買煙錢。”

只有高中文憑的侯端鋒為自己的這個發明,感到驕傲。“我發明了個東西,別小看農民!”在一篇網帖裏,他這樣説。

而這個發明,也迅速得到網友和朋友的稱讚,“戒煙哥”的名號也由此而來。

這個時候的侯端鋒,事業才剛剛起步,沒有積蓄。於是他借了近20萬塊錢,在一家模具廠裏定做了幾萬隻戒煙打火機,還製作了個人的宣傳網站。

侯端鋒認定,這將是他一生的事業,推動社會戒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博之力。

但現實卻遠非他想的那麼簡單。[詳細]

民間維權明星王積英

記者:李文學 時間: 2013-01-04

核心提示:30多年來,在黑龍江哈爾濱市路政部門工作的王積英,跑斷腿、磨破嘴,為素不相識的人維權。小到生活瑣事,大到行業霸王條款……經王積英出面維權的各類投訴案件,累計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數百萬元,被人們稱為民間維權明星。

厚厚的眼鏡片掠過投訴資料,王積英時而沉思,時而拍案。30多年來,在黑龍江哈爾濱市路政部門工作的王積英,跑斷腿、磨破嘴,為素不相識的人維權。小到生活瑣事,大到行業霸王條款……經王積英出面維權的各類投訴案件,累計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數百萬元,被人們稱為民間維權明星。

自學法律幫人維權

1979年的一天,一身俠氣的王積英為一位老大娘打抱不平,被帶到派出所蹲了一宿。“光愛管閒事兒不行,還要管明白閒事兒。”從此,王積英走上了幫人維權的道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幫人“管明白閒事兒”,王積英開始自學法律知識,一有空就鑽進書店和圖書館,“每次去書店都得花個百八十塊”。在王積英的家裏,各領域的法律書籍佈滿了墻壁,王積英為此花掉數萬元。

“遇到啥投訴就賣啥書。”王積英説。有一次,哈爾濱市通河縣一個農民十二指腸手術後病情反復,醫院拒賠,王積英買來一本《處科手術圖解》研究,認定醫院存在過錯,最後醫院賠了30余萬。

最早為別人寫申訴材料時,王積英都要一筆一劃地寫,常常寫到深夜,累得頭暈眼花。前年,57歲的他學會了打字,買來一台電腦,“雖然方便了,但投訴的也多了,還得忙到半夜”。王積英説。

王積英天天幫人維權,有時家人幾天都見不到他的影子。妻子反對,同事不理解,王積英也曾想過放棄。但有人找他訴説一些不公平的消費經歷時,他又坐不住了。

一個人單挑電信行業

連任哈爾濱市消協3·15維權監督員多年,王積英還曾以輪胎消費維權團副團長的身份,向錦湖輪胎發起挑戰,今年2月,王積英更是向電信行業這個“巨無霸”宣戰。

王積英收集了全國近20年來消費者電信維權的典型案例,調查走訪了100多電話、手機用戶,認為取消電信月租費和實行按秒計時收費合乎法律規定,符合消費者意願,符合國際慣例。

為此,王積英向全國人大、國務院上書,提出請求:立法審查電信月租費和按分計時收費的不合法性,維護全國12.6億電信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王積英的這一行動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億萬網民力挺。

此事件爆出不久,電信業今年首次進入國務院糾風辦專項整治行列,被要求集中整治違規收費、惡意誤導消費者等突出問題。

工信部部長苗圩事後也曾表示,按秒計費不是技術問題,工信部正在抓緊研究更加合理的話費計費方法。“快有結果了。”王積英對此很有信心。[詳細]

康康:一直在救援路上

記者:高宇婷  時間: 2013-01-04

核心提示:2012年7月29日夜間,寧夏銀川市突降暴雨,上海路北塔湖路段積水深達1米。20余輛經過這一路段的汽車先後熄火困在水中,很多車主在驚慌中不知所措。從當夜11時到第二天淩晨4時近五個小時的時間裏,一位路過的紅色切諾基司機冒著大雨,將這些泡在水裏的汽車逐一拖出。

2012年7月29日夜間,寧夏銀川市突降暴雨,上海路北塔湖路段積水深達1米。20余輛經過這一路段的汽車先後熄火困在水中,很多車主在驚慌中不知所措。從當夜11時到第二天淩晨4時近五個小時的時間裏,一位路過的紅色切諾基司機冒著大雨,將這些泡在水裏的汽車逐一拖出。

這輛紅色切諾基的司機,就是“拖車哥”康康。康康回憶説:“那天穿的拖鞋,最後都不知道哪去了,光著腳回了家。”

助人為樂是他的生活常態

由於這一熱心善舉,康康一下子出名了,那些日子在銀川市,許多朋友湊在一起聊天時都會相互提問:“你知道拖車哥嗎?”

時隔5個月,記者去採訪康康的時候發現,這次看似偶然的助人為樂,其實是康康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對汽車的熱愛,佔據了康康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康康每年都要參加環塔、巴丹吉林等沙漠拉力賽、越野賽,並獲得過全國大小獎項十幾項。他自己經營一家汽車電器維修店,從早8點到晚8點,除了過年放幾天假以及外出參加比賽,一年四季都在這個維修店裏。如果想出去散散心時,康康就會接上幾單生意,開著自己的越野車拉著外國遊客去西藏、新疆、雲南等地旅行,或者帶著外地客人來一趟寧夏遊。作為“越野e族”的一員,他在隊友遇到困難時一定會及時提供幫助。

記者再次見到康康時,發現他最大的變化是換了輛新車--牧馬人。這輛車也和康康的一次義務救援有關。[詳細]

往期推薦

返回頂部
第44期January 4,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