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農民土地確權以後,可入股、可抵押,從‘死資産’變成了‘活資本’。”這幾天,宿州市埇橋區解集鄉種糧大戶李偉正在用銀行貸款購買新型農資,為來年“綠色增産”打基礎。
兩個月前,他憑著新頒發的一本 《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以6900畝流轉土地,從銀行借到100萬元,成為全省首個用土地流轉經營權獲得貸款的農業經營主體。
作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今年宿州市在全省率先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和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盤活了農村“沉睡”的土地,使其變為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顯性資産,探索出一條符合農民意願、富有皖北特色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新路。
依法確權給農民吃“定心丸”
“二輪土地承包期間,農民雖然分到了地,但面積、位置、邊界不太清晰,特別是缺少有效憑證,讓農民心裏沒底,不敢加大農業投入。這次土地確權如同給承包地辦理了‘戶口本’,權屬清清楚楚,讓農民吃下了‘定心丸’。”最近,埇橋區符離鎮農民武昌金籌劃購買大馬力拖拉機,準備秋收以後深松土地,提高地力。今年,宿州市像他這樣積極購買新型農機的農戶比往年增長了近一倍。
盤活土地資源,先要確定權屬。由於歷史原因,二輪土地承包存在不少爭議,經各級部門多年協調,基本得以解決。此次確權稍有不慎,極可能再次觸動敏感神經。為此,宿州市在土地確權工作中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政策底線,秉承不改變二輪承包基礎、不重新調整原有承包關係、不借機收回農戶承包地、不改變原承包面積確定的惠農政策數量和相關責任義務的“四不”原則,將農民“答應不答應、贊同不贊同、支持不支持、滿意不滿意”作為唯一標準,按照確地、確權、確利“三結合”的辦法,將改革政策與農民需求深度融合,穩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工作。
“這次土地確權不是人工丈量,而是使用了航拍和衛星定位,誰家的地有多少,位置在哪,精確無誤,進入電腦一目了然。 ”蕭縣農委一位人士説。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等,是土地確權中的難點問題,宿州市創新方法,在全省率先推行航拍技術,製作1:1000的正攝影像底圖並形成解譯糾偏詳圖,提高了面積、位置、四至、邊界精度。在宗地圖製作上,利用“圖解+實測”方法,以二輪承包合同或權屬證書為依據,使用GPS衛星定位功能,確定宗地的面積、空間位置等,為每宗農村土地建立電子檔案,輸入信息數據庫,實現確地到戶,讓農民放心。
充分賦權讓農地成“活資本”
“種地忙一年,不到一千塊。土地入了股,分紅一千六。”靈璧縣韋集鎮農民王葉明一見到記者,就説起土地入股的事。他家7口人,22畝耕地,往年靠種地每畝年均純收入僅900元左右。他以每畝地1000元作價入股靈南生態專業合作社的産業化經營,全家今年每畝地光分紅就拿到1595元。
“入股農民不僅參與分紅,還能優先在合作社務工,獲得務工收入。”靈南生態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飛説,該合作社靠吸引農民土地入股獲取足夠資金之後,今年新上全自動麥片流水線2條,雇傭入股農民數十人,平均每人可增加年收入3萬至5萬元。由於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幹活,入股農民責任心更強,他們説:“合作社産值越高,每年的分紅就會越多。 ”
土地“確權”之後,宿州市開始充分“賦權”,推行“以證管地、持證經營”模式,變土地經營權為農民的財産權。目前,該市部分地區正逐步頒發農村土地權屬證書,力求真正實現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從而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以及用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等權利。去年以來,宿州市開展農村土地多元化經營模式試點,鼓勵農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更大範圍內優化流動配置,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在農業産業鏈中全程獲利,實現利益最大化。
土地“賦權”讓農地變“活資本”,讓農民的財産性收入日趨多元化。宿州許多農民笑稱自己擁有“三金”,即“租金”(土地轉包和出租收入)、“股金”(承包經營權入股分紅)、“薪金”(打工就業工資)。擁有“多項選擇”的權利,宿州農民土地流轉積極性倍增,土地流轉進展迅速。其中,埇橋區土地流轉面積已佔全區耕地總面積的43.95%,有力推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創新活權把農村變“聚寶盆”
今年7月,憑藉《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埇橋區磊博農機專業合作社、何勇家庭農場、修春家庭農場和康宏家庭農場,獲得由農行埇橋支行發放的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共計250萬元,在全省首開先河。近年來,這4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了大量土地,帶領農民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然而融資難成為發展的最大“瓶頸”。宿州市放活土地流轉經營權的貸款權能,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有效抵押擔保物。
為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埇橋區向流轉土地面積100畝以上,且流轉合同規範、流轉期限在5年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大戶登記頒發《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同時,在全省率先制定《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登記暫行辦法》,明確規定,通過流轉方式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只要産權關係清晰、流轉合同規範,即可進行抵押貸款登記,為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實現貸款權能提供了制度保障。該區建立了全覆蓋的土地流轉服務網絡,提供土地流轉申請登記、價值評估、産權交易、抵押貸款等服務,為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實現貸款權能提供了平臺保障。為科學評估,精準核貸,埇橋區政府建立評估專家庫,制定了嚴格的土地等級、種植模式、土地産值、經營收入等標準,為授信額度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融資風險防控是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中的焦點問題,在把好貸款投向關的同時,埇橋區建立産權交易市場,遇貸款到期無力償還情形,及時將土地流轉經營權掛牌進入市場再流轉,用以清償貸款。如土地流轉經營權無法實現再流轉,則由農業部門向金融機構推薦經營管理和信譽較好的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企業,由其來管理經營抵押土地,金融部門用土地收益償還貸款。在此基礎上,埇橋區政府還&&設立500萬元專項風險基金,並引入政策性保險和國有融資擔保公司,實行“銀行—保險—政府”聯保4:4:2的“銀政保”風險承擔機制,銀行信貸獲得多重“保險”,提高了貸款積極性。
最近,宿州市部分縣區接連出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 《實施意見》、《實施方案》,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體系,讓土地“資本”真正活起來。“農民的土地可以自己種,可以流轉給別人,也可以入股分紅。如今還可以在銀行抵押貸款。土地生産力充分釋放,農民增産增收進入新通道,農村成了‘聚寶盆’。”宿州市委一位負責同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