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10月13日消息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記者劉璐),每年的9—10月份,都是豬肉市場的傳統需求旺季,不過今年,在自“五一”後便連續上漲的豬肉,卻在國慶後出現了下跌,且降幅顯著。這一行情,頗讓行業人士感到謹慎。
是前期豬價漲價見頂了嗎?市場還會回暖嗎?前兩年豬價持續大跌,讓眾多養豬戶仍心有餘悸,這次的下跌是短暫性的調整還是就此進入下行通道?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到了行業內相關專家。
農業部的全國豬價監測顯示,9月第一週,全國生豬每斤批發均價為9.13元,第二周小幅下跌到9.11元,國慶期間小幅維穩後,國慶後再次進入下跌通道,超過三分之一的省份生豬價格開始震蕩下跌。廣東、福建、浙江等南方主銷省份生豬價格下跌,帶動黑龍江、吉林、山東、河南等主産省份豬價下跌。這一説法得到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的證實。
馮永輝:國慶期間全國生豬市場平穩,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保持在17.2元/公斤左右小幅震蕩。國慶過後豬價再次出現下跌勢頭,至10月11日,已從10月6日的17.26元/公斤跌至17.04元/公斤。從區域佈局來看,華北、東北主産區下跌幅度較大,河南、河北多地出現兩天下跌0.2元/斤的跌幅。
直到今年5月份,養殖戶們才結束長達三年的虧損期。豬價下跌,讓連年虧損的養殖戶們一顆剛回暖的心,又涼了半截。那這次下跌是豬價衝高回落還是豬價行業調整失敗呢?業內在普遍觀望,卓創資訊生豬市場分析師姬光欣認為,因為需求不旺,進而影響到成本層面,導致了豬肉價格回落。
姬光欣:從消費面來講,因節後消費市場屬於傳統的淡季,豬肉銷售再度下降,屠宰企業屠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對生豬採購量有所降低。而從供應方面來講,由於4-7月的仔豬補欄量較大,按照生産週期來算,四季度出欄量將有所增加,加之養殖戶目前沒有壓欄惜售的情況,供應較為穩定,屠宰企業採購並無壓力,加之受豬肉銷量不佳,生産成本高企的影響,壓低收購價的意圖就較為明顯了,因此節後生豬價格出現小幅回落。
除此需求疲軟之外,馮永輝分析,豬價下跌的另外一個原因還是因為季節性供給增加的因素,一供一需不平衡,導致價格出現階段性下跌。
馮永輝:9月份後出欄的生豬其出生時間為3月份以後,成活率較3月份前的冬季明顯提高,導致9月份後出欄肥豬的量有所增加。同時,在需求層面9、10月份又是豬肉消費淡季向旺季轉變的過渡期,南方做臘肉的消費最旺季最早11月中下旬才會到來。從而導致供給增加、需求疲軟,價格階段性下跌。
對於未來豬肉價格的走向,馮永輝表示,目前看,夏季豬的成活率較高使四季度的生豬供應較豬價大漲的二季度將有明顯提高,因此四季度豬價走勢主要看需求形勢如何,但從目前形勢來看,並不樂觀。
馮永輝:以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看,PPI已經創四十多個月以來的最低,實體經濟已差到接近崩潰的邊緣,而豬肉是全國居民主要的肉食品來源,居民購買力的下降將會影響到四季度的豬肉需求。因此,在玉米、豆粕等主要飼料價格大幅下滑的基礎上,我們對四季度的豬價走勢並不十分樂觀,目前的豬價仍有可能繼續下滑,但8元/斤左右基本是下跌的底線。11月中下旬至12月底豬肉季節性需求高峰到來,豬價仍有望再次上漲,但空間有限,今年8月份左右9.2元/斤的價位便已是四季度豬價上漲的天花板。
關於豬價未來走勢,業界普遍看淡。在此背景下,養殖戶又該怎樣操作呢?姬光欣建議,養殖戶冷靜看待後市豬價,不可過度樂觀,需保持平靜心態,堅持不壓欄、不恐慌、不拋售、正常出欄的基本策略。
姬光欣:尤其是在11、12月需求最旺季期間,不可壓欄賭上漲行情,2013、2014年的同一時間豬價不僅沒有上漲,反而還大幅下跌,其主要原因便是普遍壓欄導致的集中出欄。在補欄方面,目前仔豬和母豬的補欄均遠低於以往豬週期同等盈利水平時的補欄量,補欄遠低於預期,這對遠期後市非常有利,也意味著盈利期有望保持更長的時間,因此養殖戶可以根據資金情況適當補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