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2015年秋冬季小麥病蟲害防控技術指導意見

三農 農民日報 2015年10月12日 09:1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堅持“突出重點、分區治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採取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相融合的防控策略,運用農業、生物、物理、化學等綜合措施,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大力推廣藥劑拌種、合理採取適期晚播、清除田間自生麥苗和地邊路旁雜草等。

  為進一步加強小麥秋播藥劑拌種和秋冬季病蟲害防治工作,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與國家小麥産業體系病蟲害防控功能研究室組織相關專家,提出了我國不同産區秋冬季小麥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指導意見,我們摘編其中主要內容供您參考。——編者

  防治重點

  黃淮海麥區:以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黑穗病、孢囊線蟲病、黃花葉病、地下害蟲和雜草為主,兼治苗期銹病、白粉病、蚜蟲和灰飛虱等病蟲。

  長江中下游麥區:以紋枯病、全蝕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為主要對象,少數田塊有地下害蟲危害。

  西南麥區:以小麥條銹病為主,兼顧赤霉病、白粉病、麥蚜、麥蜘蛛和地下害蟲等病蟲害。

  西北麥區:以小麥條銹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蟲等為主要防治對象。

  種植抗(耐)病蟲品種

  黃淮南部條銹病常發區,應在常年早發重發區域種植周麥17、豫麥34、豫麥49、豫麥69、新麥19、西農979、小偃6號等抗銹慢銹品種。胞囊線蟲病嚴重發生區,應選擇種植太空6號、中育6號、新麥11等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種。小麥黃花葉病常發區和新發生區可種植新麥208、豫麥70-36、泛麥5號、豫麥70、鄭麥366等較抗品種。

  長江中下游麥區及赤霉病重發區,要選擇對赤霉病等病害有一定抗耐病品種,減輕後期使用化學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的壓力。

  西南麥區主要以抗條銹病品種為主,根據各地情況,選用綿雜麥168、綿麥37、綿麥39、綿麥41、綿麥43、綿麥45、川麥42、川農18、西科麥2號、鄂麥18號、雲麥2號、黔麥15、周麥17、皖麥53等抗病品種。

  西北麥區是小麥條銹病的越夏區,在該區不同海拔區域,選用種植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小麥良種,對控制小麥條銹病的傳播和初始菌源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隴南山區、六盤山等越夏區周圍的麥區應根據情況種植抗(耐)病品種。西北麥區其它地區根據情況儘量選擇優質抗病高産的當地品種。

  藥劑拌種

  根據病蟲情況選擇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咯菌晴、苯醚·咯菌晴等高效懸浮種衣劑進行小麥種子包衣預防病害,用適量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包衣預防害蟲、黃矮病和叢矮病,二者混用可兼治苗期主要病蟲害。在條銹病越夏區及其周邊麥區,採用三唑酮、戊唑醇等種衣劑拌種,兼治苗期條銹病、白粉病、預防後期腥黑穗病等發生。在全蝕病發生區,重點採取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和硅噻菌胺(全蝕凈)懸浮劑拌種或包衣;對地下害蟲可選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拌種;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特別嚴重的田塊,要進行藥劑土壤處理。多種病害和害蟲混合發生區,根據當地主要病蟲種類,可使用殺菌劑和殺蟲劑複合的種衣劑或拌種劑進行包衣或種子處理。復配(混合)劑中各單劑的有效成分應與單獨使用時大致相同。苗期蚜蟲、麥蜘蛛和地下害蟲發生危害較重的地區,採用辛硫磷或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拌種。

  農業措施

  黃淮麥區玉米秸稈還田地區,要做好精細整地,儘量將玉米秸稈埋于土壤中,清理地苗殘稈,出苗後結合冬灌、鎮壓麥苗。胞囊線蟲病嚴重發生區域或田塊,要重點推廣播種後和秋苗期鎮壓控病措施。小麥條銹病越夏區要用人工剷除和噴施除草劑的方法清除自生麥苗,播種時期根據墑情,採取適期晚播,減輕苗期條銹病的侵染,減輕苗期病害,壓低秋苗菌源量。

  秋苗防治

  根據條銹病、白粉病和紋枯病等秋苗發病情況,在病害發生嚴重時,進行打點保面。在條銹菌冬繁區的陜南地區,加強監測,對早發病田進行藥劑防治,化學藥劑可選用三唑類殺菌劑噴霧防治。在紋枯病的苗期發生區,要加強監測,及早開展防治;在渭北旱垣地區、甘肅隴東地區、隴南地區、寧夏南部冬麥區,在拌種預防的基礎上,要注意防治苗期蚜蟲,預防小麥黃矮病的發生。早期有翅蚜蟲可用黃板誘殺,藥劑防治可選用吡蟲啉、吡蚜酮等高效低毒殺蟲劑噴霧防治。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供稿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